研究生這三年我到底是在投資還是在浪費?

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個(ge) 本科同學的婚禮。席間,大家聊起近況,A同學在一家大廠幹了三年,最近剛升職;B同學和對象一起,付了第一套房的首付;C同學在朋友圈裏,也剛剛曬出了新買(mai) 的車。一片熱鬧中,我默默地計算了一下自己的“資產(chan) ”:幾箱子塞不下的專(zhuan) 業(ye) 書(shu) ,一個(ge) 快要被各種文獻和數據塞爆的硬盤,以及一張還沒到手的、價(jia) 值不菲的文憑。

那個(ge) 瞬間,一個(ge) 我壓抑了很久的念頭,又悄悄地冒了出來:“我今年26了,才碩士畢業(ye) 。用人生最寶貴的這三年待在校園裏,到底值不值?這究竟是一筆高回報的投資,還是一場代價(jia) 高昂的浪費?”我相信,這個(ge) 問題,一定也曾在無數個(ge) 深夜裏,拷問過你的靈魂。

今天,老師不想簡單地給你灌雞湯,說“一切都值得”。我想和你一起,理性地、現實地,重新盤點一下我們(men) 研究生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看清我們(men) 真正的“價(jia) 值”所在。看到這個(ge) 問題,我愣了一下,然後笑了。我仿佛能看到屏幕那頭,一張張稚嫩又困惑的臉,可能剛剛在向師兄師姐請教問題時,碰了點“軟釘子”。

1.我們(men) 讓我們(men) 焦慮的,到底是什麽(me) ?

2.你的“資產(chan) 負e債(zhai) 表”上,那些被忽略的“隱形資產(chan) ”

3.問題的關(guan) 鍵,從(cong) 來不是“幾歲”,而是“做了什麽(me) ”我們(men) 讓我們(men) 焦慮的,到底是什麽(me) ?

在開始盤點之前,我們(men) 得先搞明白,這種“虧(kui) 了”的感覺,究竟從(cong) 何而來?很大程度上,它源於(yu) 我們(men) 被一張無形的“社會(hui) 時鍾”推著走。

這張時鍾告訴我們(men) ,什麽(me) 年紀該做什麽(me) 事:22歲畢業(ye) 工作,25歲升職加薪,28歲成家立業(ye) ……而讀研,就像是主動按下了暫停鍵,讓我們(men) 的人生軌跡,暫時偏離了這條主流的軌道。更重要的是,我們(men) 同齡朋友們(men) 獲得的資產(chan) ,是“看得見的”。

工資單上的數字,朋友圈裏的車和房,這些都是具體(ti) 的、可被量化的、能立刻帶來安全感的東(dong) 西。而我們(men) 研究生的“資產(chan) ”,大多是“看不見的”。它們(men) 是更紮實的知識體(ti) 係,是更嚴(yan) 謹的邏輯思維,是麵對不確定性時更強的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這些東(dong) 西,無法被量化,無法立刻變現,甚至很難向外人炫耀。當你用自己“看不見”的無形資產(chan) ,去對比別人“看得見”的有形資產(chan) 時,產(chan) 生“相對剝奪感”和焦慮,是再正常不過的人類反應。

我們(men) 得先承認這一點,承認我們(men) 確實付出了巨大的機會(hui) 成本——那三年本可以賺到的薪水和積累的工作經驗。然後,我們(men) 才能心平氣和地,來審視我們(men) 到底換回了什麽(me) 。你的“資產(chan) 負e債(zhai) 表”上,那些被忽略的“隱形資產(chan) ”

如果你的人生是一家公司,那麽(me) 讀研這三年的投入,就是在進行一場重大的資產(chan) 升級

第一項,也是最核心的資產(chan) :一個(ge) 升級版的認知工具箱這聽起來很虛,但我告訴你,這是研究生教育裏最值錢的東(dong) 西。本科時,我們(men) 更多的是在學習(xi) 是什麽(me) 。而研究生階段,我們(men) 學到的是一套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論和深度思考的世界觀

你學會(hui) 了如何將一個(ge) 複雜混亂(luan) 的現實問題,拆解成幾個(ge) 可被研究的小問題;你學會(hui) 在上百篇文獻中,快速去偽(wei) 存真,搭建起一個(ge) 領域的知識框架;你習(xi) 慣了麵對沒有標準答案的困境,並自己摸索出一條可行的路徑。

這個(ge) 工具箱,是一項耐用資本品。它不會(hui) 像你朋友買(mai) 的那台車一樣逐年折舊,反而會(hui) 隨著你日後的使用,不斷增值。無論未來你進入哪個(ge) 行業(ye) ,麵對何種挑戰,這套解決(jue) 複雜問題的底層能力,都將是你最硬的護城河

第二項資產(chan) :一個(ge) 更高的職業(ye) 起點和更陡的成長曲線我們(men) 不能隻看眼前這三年。要把時間線拉長到十年,二十年來看。

很多優(you) 秀的崗位和平台,就是把碩士及以上學曆設為(wei) 了一道硬性的門檻。你多花的這幾年,是在購買(mai) 一張通往更高平台的入場券。也許你的起薪,就比三年前本科畢業(ye) 的同學現在的工資要高。

更重要的是,由於(yu) 你擁有更強的學習(xi) 和分析能力,你未來的職業(ye) 成長曲線,可能會(hui) 更陡峭。你不是在和別人比誰先跑,而是在比十年後,誰跑得更高、更遠。

第三項資產(chan) :一個(ge) 高質量的人脈網絡試錯緩衝(chong) 期你的導師,你的同門,這些在各自領域裏都非常優(you) 秀的人,將是你未來非常寶貴的人脈資源。這種基於(yu) 學術探討建立起來的戰友情,其深度和質量,遠非普通社交所能比擬。

同時,這兩(liang) 三年,也給了你一個(ge) 寶貴的緩衝(chong) 期,去真正想明白我到底想做什麽(me) 。有多少人,本科畢業(ye) 後匆忙投入一份工作,幹了幾年才發現完全不適合自己,到那時再轉換賽道,成本隻會(hui) 更高。你用這幾年時間去試錯和探索,其實是避免了未來更大的時間浪費

問題的關(guan) 鍵,從(cong) 來不是“幾歲”,而是“做了什麽(me) ”

說到這裏,我想表達的核心觀點是:讀研究竟是投資還是浪費,從(cong) 來不取決(jue) 於(yu) 你畢業(ye) 時的年齡,而取決(jue) 於(yu) 你在這幾年裏,是如何度過的。

你可以問自己幾個(ge) 問題:

①和三年前相比,我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真的變得更深刻、更結構化了嗎?

②我是否掌握了一兩(liang) 種能讓我安身立命的、可遷移的硬技能(比如數據分析、深度寫(xie) 作)?

③我是否比以前更清楚,自己想做什麽(me) ,不想做什麽(me) 了?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麽(me) 恭喜你,你完成了一筆收益率極高的人生投資。

26歲,對於(yu) 漫長的人生而言,實在是太年輕了。你知識和能力的複利效應,才剛剛開始顯現。

但如果你隻是渾渾噩噩地了個(ge) 文憑,那麽(me) 即使你24歲畢業(ye) ,也可能是在浪費時間。

總結

人生的渡口有很多,每個(ge) 人的船,出發的時間都不同。沒必要因為(wei) 別人先揚帆遠航而焦慮。有的人開的是快艇,搶占先機;而我們(men) ,選擇花時間造了一艘更堅固的、能抵禦更大風浪的輪船。當真正的風暴來臨(lin) 時,誰能走得更遠,還不一定呢。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Common App將以全新麵貌上線!提前做好這些事讓你後續“填表不慌”

下一篇

美國AMC數學競賽備考攻略 如何高效衝刺全球前5%?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