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錄取是越來越卷了。
從(cong) 近三年的數據來看,美本Top10的中國留學生錄取率皆低於(yu) 1%,並且隨著報告人數的逐年增多,對於(yu) 標化成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SAT的錄取分數線從(cong) 1500一路竄到1550以上才能穩定(獲得錄取機會(hui) ),要知道這個(ge) 考試的滿分也才1600。
如果說過度內(nei) 卷的事實是源於(yu) 留美人數上漲的話,那麽(me) 多餘(yu) 很多卷王們(men) 來說,最意難平的事可能莫過於(yu) 高分被拒了。自己辛辛苦苦卷到高分,招生官說不給你Offer就不給你Offer,一點脾氣都沒有。
並且很多學校也都拿這個(ge) 作為(wei) 噱頭,什麽(me) 一年拒絕80%SAT滿分啊等等,總得來說就一句話:
“招生官說了算”。
當下很多聲音也都對此表現了不滿:“都是學霸,憑什麽(me) 就我落選?”
#01抗議聲不斷美本招生深陷怪圈
你可曾知道你精心準備小半年的文書(shu) ,一位招生官要看多久?
“15分鍾”。是的,在這個(ge) 幾乎能夠決(jue) 定你錄取結果的人麵前,你截止18歲的經曆就僅(jin) 價(jia) 值15分鍾。
據哥大招生官透露,在他的有意記錄下他算出他平均閱讀每個(ge) 申請生文書(shu) 的時間為(wei) 15分鍾。那麽(me) 我們(men) 做一道簡單的算術題,2022年哥大收到申請總數為(wei) 60377份,按照每個(ge) 招生官每天8小時,一封15分鍾的審查速度,一組為(wei) 15個(ge) 人的招生官想審查完需要全部申請需要多少時間呢?
125個(ge) 工作日。
如果要按照每周工作5天一個(ge) 月20個(ge) 工作日來算的話,完成整項工作需要這些招生官們(men) 6個(ge) 多月的努力,可見其任務量之大。
在這樣大的工作量中,出了差錯誰來買(mai) 單呢?僅(jin) 有學生自己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hui) 上對於(yu) 招生官審查製度的模糊和不信任感都在與(yu) 日俱增。比如在美國的一些頂尖高校,當下就是出了名的亞(ya) 裔歧視,當地很多學生和社會(hui) 人士甚至不得不組成團體(ti) 來抵抗這種針對人種的錄取歧視。
《紐約時報》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不要再讓亞(ya) 裔成為(wei) 校園多元化的犧牲品了》認為(wei) 當前對亞(ya) 裔學生的歧視,就像20世紀初部分常春藤盟校對猶太學生的偏見一樣,隻不過手法更加隱蔽罷了。更為(wei) 重要的是,這些打著改善高校多元化旗號的做法,恰恰造成對亞(ya) 裔學生的歧視,最終可能反而會(hui) 損害其所倡導的多元化和公平入學。
亞(ya) 裔學生的比例一路走低
而在這其中,最大的問題不在於(yu) 學校,而在於(yu) 其模糊的判定標準,及招生官本身。
事實上即便是經過專(zhuan) 業(ye) 機構的“裝修”,也沒有哪個(ge) 留學生在出國前就能100%確定自己拿到Offer,他們(men) 隻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nei) 盡可能的去卷,無論是活動也好,考試也罷,很多留學生們(men) 都已經拚進了全力。
就如同因“左腳先進大門而被開除一樣”,除非你的個(ge) 人履曆非常具有傳(chuan) 奇色彩,否則一切文書(shu) 的通過流程依然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全憑招生官的個(ge) 人判斷。
這點就連擁有21年招生官經曆的哈佛大學招生官羅伯特·克拉格特也在采訪中承認,“我們(men) 沒有固定的錄取同時,我也不知道到底滿足什麽(me) 樣的標準才會(hui) 被錄取”。
沒有固化標準的入學標準,對於(yu) 中國人來說也許這真是個(ge) 美本特有的錄取怪圈。
#02主觀傾(qing) 向明顯 招生官錄取製已成為(wei) 眾(zhong) 矢之的
盡管在招生過程中具有非常明顯的主觀傾(qing) 向,但很多美本當下也在盡力規避這種情況。
還是以哈佛大學為(wei) 例,哈佛大學在維護錄取公平方麵采用的是“瘋狂的極致民主”(Lunatic fringe of democracy)策略。即在兩(liang) 位初審官輪流核實過文書(shu) 後,將文書(shu) 擺在所有組內(nei) 的招生官麵前,開會(hui) 並一人一票決(jue) 定是否為(wei) 該學生提供Offer,以最大程度上減少因個(ge) 人主觀因素帶來的錄取偏差。
並且,該招生官還介紹了四種大的選擇招生方向,即文書(shu) 越厚、錄取率越低、不要相信前人錄取經驗、富有激情地做一件事以及能夠通過“斷腿測試”。
這四點分別對應:“不要炫耀你的才能或財富”、“要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對生活富有激情”以及“能夠坦然麵對挫折”這四項能力。
盡管介紹的很出彩,但實際上這四條準則依舊富有相當大的主觀成分,想要討好招生官本質上還是需要一定的“運氣成分”,特別是麵臨(lin) 新手招生官的“初篩”時,主觀因素的影響將進一步擴大,這也給很多學生帶來了錄取上的難題。
對於(yu) 過於(yu) 主觀的判斷,社會(hui) 上對於(yu) 招生官製度的不信任感在加重
但對於(yu) 國內(nei) 學生和機構來說,他們(men) 顯然不這麽(me) 認為(wei) ,在學生方麵他們(men) 會(hui) 根據往年的錄取情況來推測今年的錄取分數,並開始瘋狂內(nei) 卷,而機構則會(hui) 根據眾(zhong) 多文書(shu) 的錄取情況來為(wei) 學生提供最佳的文書(shu) 寫(xie) 作意見或模板,二者不斷地提高標準就造成了當下亞(ya) 裔高分數低錄取率的怪圈。
一方麵,很多頂尖的學生可能因“意外”落榜,另一方麵二者不斷的內(nei) 卷下已經讓美本整體(ti) 的錄取分數線水漲船高,讓國內(nei) 國際化學生的升學之路變得更加艱難。
簡而言之,就是惡性循環。
哈佛的一項心裏調查結果顯示,亞(ya) 裔學生的競爭(zheng) 壓力和抑鬱率是美國本土學生的2-3倍,自殺率更是達到4倍以上,整體(ti) 亞(ya) 裔學生的心理狀態都非常令人擔憂。
是啊,當你的錄取率不到1%時誰又能保持淡定不內(nei) 卷?
#03種族歧視案即將開庭 內(nei) 卷已成當下留學生大趨勢
10月31日,有關(guan) 哈佛種族歧視的最重要案件將要開庭審理:最高法院將判決(jue) 哈佛招生政策是否違法。這個(ge) 案件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華裔學生的名校錄取結果。並且業(ye) 界推測隨著當下美國幾位大法官保守的態度,將很有可能判決(jue) 哈佛大學敗訴。
這也將直接影響到明年3月的錄取情況。
不過不論結果如何,當下國內(nei) 留學生的內(nei) 卷情況顯然不會(hui) 因此而逆轉,隨著越來越多家庭進入國際化的道路,隨著本就不再小眾(zhong) 的賽道愈加擁擠,未來等待留學生的特別是這些熱門賽道中留學生的競爭(zheng) 隻會(hui) 越來越激烈。
但我們(men) 當下還有時間做足準備,在真正的競爭(zheng) 浪潮來臨(lin) 前奪門而出。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