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在平時上學期間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校內(nei) 學習(xi) ,留給活動時間有限,寒暑假也就成為(wei) 了補活動的重要時間。
這個(ge) 寒假,我們(men) 看到了非常多的學生都參加了中國大智匯CTB這項比賽。
相比於(yu) 往年,參加的人數可能幾乎翻倍。
大家有更高的比賽和活動熱情,這無疑是一個(ge) 好的現象,CTB也確實是一個(ge) 值得投入精力的比賽。
多年前引入國內(nei) ,CTB已經有10年左右的曆史。在青年觀察者大賽和青年影響力大賽停辦之後,CTB已經成為(wei) 國內(nei) 學生比較容易接觸到的最主流也是最有含金量的社會(hui) 調查類競賽。
在過去數年間,不少學生在我們(men) 的輔導下於(yu) CTB的比賽中取得優(you) 異成績。
2016-17賽季,金中中美班的許同學以南京旅遊資源整合規劃的課題摘得了當年的中國區金牌,並且獲得去哈佛大學的路演資格;
2021-22賽季,金中中美班的厲同學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移村並居”政策對於(yu) 部分老年人生活影響的調查為(wei) 課題獲得了研究組的一等獎。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ju) ,但是學生的收獲並不僅(jin) 限於(yu) 獎項。有很多學生正是通過CTB比賽,才知道怎樣去做一個(ge) 社會(hui) 調查,怎樣收集和分析數據,怎樣寫(xie) 一份清晰的社會(hui) 調查報告。
也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學生是在參加CTB的過程中,再次確認了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方向並堅定了申請的信心。
但回顧往屆參加了CTB並且取得了不錯成績的學生,我發現大家在比賽初期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
01組隊
組隊階段找到同樣願意投入時間精力的高質量隊友就是第一個(ge) 難題,一個(ge) 隊伍裏如果有1/3的人想要劃水,那後續推動項目進展就注定會(hui) 無比痛苦。
早年CTB要求6-10人組隊報名,這個(ge) 人數在我看來實在是有點多,人多起來往往每個(ge) 人的效率是下降的。我們(men) 也經常看到一些十人的龐大隊伍,到了複賽答辯階段能參與(yu) 現場答辯的就隻剩下兩(liang) 到三人。
隊長要有非常好的組織領導溝通能力,才能讓每個(ge) 人都有效地為(wei) 項目貢獻。當然,也有很多學生是通過CTB的比賽才磨煉出自己這樣的能力。
02時間統籌
CTB的時間一直是12月到3月,這個(ge) 期間會(hui) 橫跨一次期末考試。高二的學生在此期間要申請夏校;高一的學生往往在此期間要完成托福首考。兼顧好自己的學習(xi) 任務和CTB比賽,對於(yu) 學生也是一個(ge) 挑戰。
03選題
這個(ge) 往往是決(jue) 定了整個(ge) 比賽能否順利的重要因素。選題既要反映當下社會(hui) 熱點,也要和學生的專(zhuan) 業(ye) 方向有一定匹配,還需要避免一些過於(yu) 俗套的題目。
有一些選題可能是學生非常想要做的,但是很多時候既不適合比賽,也難免落入窠臼。更重要的,學生要有真的有接觸這個(ge) 問題,拿到一定一手數據的渠道。
我每一年都會(hui) 聽到國際班的學生說想要做關(guan) 於(yu) “國際班教育和普高教育對比”的題目,學生希望借此大家明白國際班的學生也很辛苦。
這就是一個(ge) 典型的非常一廂情願的題目,選題時務必在腦海中過一過一下三個(ge) 問題:
-
這個(ge) 課題和多少人的生活相關(guan) ?
-
這個(ge) 課題能產(chan) 生多大的(社會(hui) 、經濟、健康、道德)價(jia) 值?
-
我有沒有獲取這個(ge) 課題需要的研究數據的渠道?
如果這三個(ge) 問題裏麵有兩(liang) 個(ge) 的答案都是很少,那通常就不是一個(ge) 合格的選題。
今年的CTB已經接近中段,2.1號是提交論文初稿的時間。官方會(hui) 根據初稿提供反饋,2.13是終稿的提交時間,最終的打分隻會(hui) 以終稿來評估。
希望所有參賽的學生抓緊時間推進,也希望計劃明年參加的學生提前做好準備。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