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少飄洋過海來到英國的留學家庭來說,如何融入本地,特別是如何融入學校以及“家長教師群”,是大朋友和小朋友們(men) 都比較關(guan) 心的問題。今天我們(men) 就來聊一聊,家長能通過哪些行為(wei) 來支持學校~
如果您對英國人的悶騷內(nei) 斂沒有深入了解,也許會(hui) 在與(yu) 學校的接觸過程中覺得校方似乎把所有工作都做好做滿了,自己作為(wei) 家長除了交學費,回複郵件以及按規定參與(yu) 學校舉(ju) 行的活動等,似乎也插不上什麽(me) 手。
不過,SCIS(蘇格蘭(lan) 私立學校理事會(hui) )一篇文章指出,家長越是積極支持學校,學校乃至整個(ge) 私立教育才會(hui) 更加成功。來自家長的參與(yu) 和支持,不僅(jin) 能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臉上有光”,學校也會(hui) 越辦越好,最終獲益的是整個(ge) 社區。
當然,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支持手段”,絕不是簡單粗暴地送禮或者撒錢。有一些家長朋友可能都想不到的點,其實是學校非常重視的。
提供職業(ye) 建議
文章指出,不少學校特別是高年級組,非常希望能邀請到業(ye) 界資深人士來學校做演講或者經驗分享,好讓開始規劃未來的學生們(men) 找準方向。剛好大部分有能力讓娃來念私校的家長也都算是佼佼者,所以家長朋友們(men) 如果有時間也有能力,可以在和學校溝通的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地提及這個(ge) 。
如果被學校邀請去為(wei) 年輕人做經驗分享,不僅(jin) 自家孩子在台下臉上有光,日後說不定能收獲不少國際青年才俊,誰知道呢是不是?
義(yi) 務誌工
學校組織大大小小的活動,從(cong) 假期旅行到運動會(hui) ,文化節什麽(me) 的,其實都需要人手和時間。如果機會(hui) 允許,家長自身條件也寬鬆,那麽(me) 不妨去做一些義(yi) 務勞動。這樣一方麵可以結識別的家長,另一方麵也能深入了解英國文化以及人才培養(yang) 的模式。
如果實在沒有時間去幫助組織活動,那就請多來參加參加學生自己的活動,比如音樂(le) 會(hui) 啦,朗誦會(hui) 之類的——為(wei) 自家的娃打氣,也來和其他家長熟絡熟絡。
關(guan) 注點讚轉發三連
這是最簡單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社交大法了吧!該文指出,如果家長實在是百忙之中難於(yu) 抽身,至少關(guan) 注一下學校的社交媒體(ti) 賬號,多多點讚轉發評論。伊頓公學一篇Ins帖子
除此之外,家長朋友也可以在活動日多拍一些照片發狀態然後@學校。社媒時代,大部分學校對正向曝光是歡迎的。聖保羅女校Ins一篇帖子
如果仔細在推特和Ins上搜羅一番,您也許會(hui) 發現基本上所有頂尖私校都有自己的社媒賬號。這些賬號除了po學校師生的日常,也會(hui) po一些活動。家長們(men) 可以為(wei) 了娃多多關(guan) 注學校社媒的動態,有什麽(me) 好事就能第一個(ge) 獲知啦!
有意義(yi) 的小禮品
前些年一位家長在兒(er) 子進入伊頓公學後,給兒(er) 子的同學每人買(mai) 了一個(ge) Harrods禮包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很多家長朋友覺得,高大上的私立學校在節假日期間,是不是也存在家長攀比送禮的現象...其實並沒有。
在英國育兒(er) 論壇mumsnet上,不少在私立學校工作的老師表示,與(yu) 其花功夫花錢給老師送高大上的禮物,他們(men) 更希望看到家長與(yu) 孩子一起讀書(shu) 。
如果實在希望送,老師們(men) 希望是來自家長以及孩子手作的禮物,比如賀卡,比如護手霜。一位私校老師表示,由於(yu) 工作性質,老師們(men) 的手會(hui) 比較幹。
結語
根據1999年發表在《牛津經濟論文》(Oxford Economic Papers)期刊上的一篇研究報告Attainment in secondary school(中學學生成績),家長的投入程度與(yu) 學生的成功程度為(wei) 正相關(guan) :論文指出,以16歲的學生為(wei) 樣本,在所有影響成績的因素裏(家長對孩子的投入,同伴環境的投入以及學校教育的投入),家長對孩子的投入為(wei) 作用最大的因素。
這也就是說,家長朋友對孩子的教育越上心,越是積極地配合支持學校,孩子的學業(ye) 就越有可能成功。
其實,對孩子的教育進行投入,不僅(jin) 僅(jin) 是經濟方麵。與(yu) 孩子共進退,在他成功的時候為(wei) 他歡呼,在他失敗的時候給個(ge) 擁抱,在他迷茫的時候充滿耐心,是比“砸錢”更有意義(yi) 的投入。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