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大學申請文書(shu) ,很多申請者會(hui) 覺得如臨(lin) 大敵。一方麵,要對著題目冥思苦想,反複修改內(nei) 容,追求所謂的完美;另一方麵,還要參考朋友、老師、家長和其他人給的反饋,結果可能就是稿子變得麵目全非。
而且,個(ge) 人陳述剛剛定稿,補充文書(shu) 往往又接踵而至。不幸的是,雖然補充文書(shu) 能幫申請者脫穎而出,但很多學生都不重視他們(men) 。疲憊不堪的申請者可能把補充文書(shu) 當成一種折磨,隻想盡快完成任務,但大學卻會(hui) 用補充文書(shu) 來評估申請者與(yu) 學校的契合度。
不久前,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在招生過程中考慮種族因素違憲,高校開始尋找其他方式了解申請者的背景和經曆,而最高法院的判決(jue) 並未禁止在文書(shu) 中談論種族背景,這讓補充文書(shu) 的重要性顯著增加。這篇文章采訪了部分高校的招生負責人,請他們(men) 介紹補充文書(shu) 存在的意義(yi) 以及撰寫(xie) 策略。
佛蒙特大學招生管理副教務長
Jay Jacobs
補充文書(shu) 為(wei) 招生官提供了額外的機會(hui) 來聆聽申請者的聲音。其實仔細想想,大部分申請材料都是冷冰冰的文字或者來自他人的反饋。成績單上隻有課程分數,標化考試是學生在特定某一天的發揮,課外活動隻是學生做的一連串事情,推薦信是第三方的觀點。隻有在文書(shu) 裏,學生才能完全掌握話語權。
佛蒙特大學在2018年設置了非強製(可寫(xie) 可不寫(xie) )的補充文書(shu) 題。每年,招生官會(hui) 回顧前一年的題目,為(wei) 下一個(ge) 申請季推薦新的題目。最終入圍的題目會(hui) 進行公示,聽取校園導遊、招生官、教師等群體(ti) 的意見。我們(men) 會(hui) 盡量選擇那些能夠反映我們(men) 學校價(jia) 值觀,且能夠讓申請者展示自我的題目。
我的建議是,學生要用自己的聲音來講述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會(hui) 成為(wei) 如今的自己。學生在撰寫(xie) 個(ge) 人陳述和補充文書(shu) 的時候會(hui) 發現,其實他們(men) 可以寫(xie) 任何內(nei) 容。從(cong) 我自己審閱申請的經曆來看,吸引我的文書(shu) 往往反映了學生本人的個(ge) 性,比如他們(men) 的優(you) 勢、興(xing) 趣和抱負等等,以及他們(men) 的個(ge) 性與(yu) 高校的契合度。這些內(nei) 容能幫助招生官判斷學生能否融入校園社群,能帶來哪些貢獻,會(hui) 獲得怎樣的成長。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批量複製補充文書(shu) 的操作逃不過招生官的眼睛。選擇兩(liang) 所高校的原因不可能完全相同。
西北大學本科招生副主任&主管
Liz Kinsley
我們(men) 設置的補充文書(shu) 反映了我們(men) 在全麵評估過程中最看重的方麵:申請者的個(ge) 人經曆如何影響了他們(men) 對西北大學學習(xi) 生活的憧憬,他們(men) 對大學生活的設想是否與(yu) 西北大學價(jia) 值觀、文化和社群契合。我們(men) 的題目能夠引導申請者根據這些方麵作答。
在寫(xie) 補充文書(shu) 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申請的過程不僅(jin) 僅(jin) 是向大學證明你有多優(you) 秀。如果你充分發揮想象力,設想自己在大學裏的樣子,向招生官展示你成長和創造影響力的潛力,這個(ge) 過程可以更加有趣,相應地,你也會(hui) 變成更有趣的申請者。
範德堡大學本科招生辦執行主任
Mike Drish
Common App現在把補充文書(shu) 標記為(wei) “問題(question)”而非“補充材料(supplement)”,我很欣慰。“補充”這個(ge) 詞會(hui) 讓人覺得它在申請過程中無關(guan) 緊要,但實際上補充文書(shu) 是招生官最看重的材料之一。學生也能借撰寫(xie) 補充文書(shu) 的機會(hui) 了解大學的價(jia) 值觀。大學往往會(hui) 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來斟酌補充文書(shu) 題目的用詞。
範德堡大學設置了兩(liang) 道短文書(shu) 題,申請者需要選擇其一作答。一題關(guan) 注的是對申請者影響很深的工作或活動經曆。這道題的目的在於(yu) 了解學生如何維持學習(xi) 和社會(hui) 經曆之間的平衡。另一題則要求學生回顧和觀點不同的人交談的經曆,並思考這段經曆帶來的影響。我們(men) 設置這道題是因為(wei) 我們(men) 致力於(yu) 創造開放的校園環境,讓學生能夠自由探索、討論最棘手的議題。申請者的回答能夠讓我們(men) 了解他們(men) 應對相左觀點的態度方式。
在回答大學設置的補充文書(shu) 時,一定要扣題。申請者往往隻關(guan) 注他們(men) 要表達的內(nei) 容,卻忽視了題目本身。如果跑題了,申請者就浪費了一次展示自我的重要機會(hui) 。申請者會(hui) 在Common App個(ge) 人陳述上投入很多時間精力,但其實補充文書(shu) 同樣值得付出。
維克森林大學招生分管副校長
Eric Maguire
在審閱申請的過程中,我們(men) 會(hui) 關(guan) 注那些求知欲強、表現優(you) 異的學生。我們(men) 青睞那些在課堂內(nei) 外都展現極強參與(yu) 感的學生。我們(men) 錄取的學生應當具備與(yu) 我們(men) “促進人類博愛(Pro Humanitate)”的校訓和辦學宗旨相契合的特質。我們(men) 會(hui) 通過成績單、活動列表和其他申請材料對學生作出評判。但補充文書(shu) 能夠傳(chuan) 遞其他申請材料無法體(ti) 現的信息,讓我們(men) 深入了解申請者的競爭(zheng) 力。維克森林大學多年來一直在補充文書(shu) 中要求申請者列出一份top 10清單。回答這道題需要一定的創造力和思想深度。
學生有時會(hui) 在Top 10清單中呼應其他申請材料裏的重要主題。但很多學生也會(hui) 把它視為(wei) 分享自己未曾提及的愛好、個(ge) 性或者思想的機會(hui) 。這道題沒有標準答案,它是一張白紙,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自我,讓招生官了解他們(men) 。
我們(men) 最新的補充文書(shu) 題是基於(yu) 往年的一道題目設計的,申請者需要自行選擇維克森林大學前教授、民權運動家Maya Angelou說過的一段話,並把它和自己的經曆聯係起來。我很好奇學生會(hui) 作出怎樣的選擇,也期待能夠讀到關(guan) 於(yu) 決(jue) 心、毅力和大愛的動人故事。
哈維穆德學院招生及學生資助分管副校長
Thyra L Briggs
要求大學減少補充文書(shu) 題量的呼聲一直很高,畢竟申請本身負擔就很重。事實也證明,減少題目數量能迅速增加大學的申請者數。但話說回來,人們(men) 也希望大學能夠展現出自己的特質,並讓學生真正了解大學在招生過程中看重的方麵。我們(men) 設置的問題向學生傳(chuan) 遞了關(guan) 於(yu) 哈維穆德學院的兩(liang) 條重要信息:我們(men) 對社群塑造學生個(ge) 性和學術興(xing) 趣的關(guan) 注,以及人文社科和藝術在課程培養(yang) 方案當中的重要價(jia) 值。
傾(qing) 聽學生對這兩(liang) 道題的回答能幫助我們(men) 更好地塑造多元化學生群體(ti) 。我們(men) 設置的問題都是經過精心斟酌的,每年我們(men) 會(hui) 評估這些問題,判斷它們(men) 是否起到了應有作用。去年,我們(men) 刪除了“你為(wei) 什麽(me) 喜歡哈維穆德學院”這道題,因為(wei) 很多學生隻會(hui) 陳述我們(men) 早就知道的乏味事實。
芝加哥大學副校長兼招生及學生資助辦主任
James Nondorf
補充文書(shu) 是非常重要的申請材料。個(ge) 人陳述是關(guan) 於(yu) 申請者本人的,而補充文書(shu) 是關(guan) 於(yu) 大學的價(jia) 值、優(you) 勢以及大學與(yu) 申請者之間契合度的。就芝大而言,我們(men) 設置的問題是開放式的創意問題,因為(wei) 我們(men) 發現,能在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培養(yang) 模式裏取得成功的學生都是具備創造力的思想者。他們(men) 喜歡探索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我們(men) 的補充文書(shu) 題目很獨特,反映的是我們(men) 的校園文化和培養(yang) 模式。芝大適合熱愛思考,喜歡探討、辯論和創造新想法的人。
我們(men) 的題目給了學生享受思考的空間。題目沒有標準答案,他們(men) 可以在回答中展示自己的個(ge) 性、好奇心和思想。每年,我們(men) 會(hui) 挑選新的文書(shu) 題,申請者還可以自己設置問題,或者回答往年的問題。所以,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hui) 在申請中讓自己大放異彩。不論是芝大還是其他高校的補充文書(shu) ,申請者一定要注意展示真實的自己,給文字注入思想和熱情。招生官閱人無數,打動我們(men) 的往往是那些真正享受寫(xie) 作過程,認真思考的學生。
文書(shu) 焦慮往往存在於(yu) 申請諸多頂尖高校的學生之中,因為(wei) 這些高校的錄取率很低。Common App的數據顯示,在1000多所合作高校中,58%的高校並未要求申請者提交補充文書(shu) 。Common App首席執行官Jenny Rickard稱:“28%的合作高校不要求申請者提交標化成績、文書(shu) 、推薦信等材料。”她還表示,哪怕高校要求申請者提交這些材料,文書(shu) 也隻不過是招生官考慮的眾(zhong) 多因素之一。
與(yu) 此同時,美國大學招生谘詢協會(hui) 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56%的高校認為(wei) 文書(shu) 的重要性為(wei) 中等,17%的高校認為(wei) 文書(shu) 完全不重要。如果你申請的恰好是這少數高校,你就不用再為(wei) 文書(shu) 發愁了。至於(yu) 其他情況,別忘了遵照文章裏招生負責人給出的建議,用心寫(xie) 補充文書(shu)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