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這個(ge) 詞似乎已經被烙上了一個(ge) “負麵”的標簽,我們(men) 在無數的媒體(ti) 報道中看到了他們(men) 在國外生活紙醉金迷的一部分,但比現實更紮心的是,我們(men) 總以為(wei) 我們(men) 看到的就是全部。
當這些富二代留學生的文化融入、成長時期的矛盾統統暴露出來之後,他們(men) 的選擇或許才能展現出他們(men) 更為(wei) 真實的一麵。 那麽(me) ,真實的海外富二代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今天就讓我們(men) 通過《逐夢彼岸》這部紀錄片一起來看一下。
一、從(cong) “物質女孩”到“全A學生”
家境優(you) 渥的璐潞來自深圳,父親(qin) 白手起家,現在獨自經營著一家電子公司,忙碌的工作讓父母無暇分身,從(cong) 小就把璐潞交給爺爺奶奶照顧,因此,璐潞和父母的關(guan) 係十分疏離。
璐潞從(cong) 小就不愛讀書(shu) ,而璐潞的父親(qin) 則是不喜歡國內(nei) 的應試教育,加上家裏也不缺錢,就想把女兒(er) 送去美國讀書(shu) ,而這個(ge) 決(jue) 定璐潞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在璐潞的心目中,留學的生活是輕鬆而精彩的,作業(ye) 少考試也少,平時還能開個(ge) 派對之類的,簡直是夢想中的天堂。
而剛到美國的璐潞,也真實地“體(ti) 驗”了一把她心中“天堂式”的醉生夢死的生活。那個(ge) 時候她在洛杉磯一家教會(hui) 學校上學,每天逃課,即便是畫畫課她都不想去,就和大家撒歡一樣的玩兒(er) ,吃飯、打遊戲、逛街、打牌、打麻將,最奢侈的時候甚至包車出去玩兒(er) ,還是那種加長豪華一次可以坐16人的車…..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隻要膽子大,天天都是假。”不光逃課,而且花錢如流水,璐潞自己說,當時的自己一個(ge) 月能花差不多一萬(wan) 美金,花錢最厲害的時候,光是名牌斜背包和手包就有30多個(ge) 。
因為(wei) 嚴(yan) 重缺課,學校決(jue) 定要開除璐潞,學校和老師的反饋讓璐潞的父母意識到不能再縱容女兒(er) ,之前女兒(er) 花錢大手大腳,父母並不放在心上,認為(wei) 女兒(er) 長大了,很多地方確實需要用錢所以從(cong) 未過多地限製。
但看到女兒(er) 如此揮霍無度,父母也開始反思:是不是給她的太多了?是不是經濟上的予取予求讓她看不到奮鬥的價(jia) 值? 所以在和女兒(er) 的一次長達兩(liang) 個(ge) 小時的大吵之後,父親(qin) 切斷了女兒(er) 的生活費來源,並且這一斷,就是兩(liang) 個(ge) 月。璐潞開始像美國其他的同齡人一樣打工支付自己的日常生活開銷,做代購、做網絡編輯,也是從(cong) 這裏開始,她真正體(ti) 會(hui) 到了賺錢的辛苦和不易。 有人說:成長不是在某一個(ge) 年齡或者某一個(ge) 階段,成長是在一瞬間。
經曆了這些的璐潞在那一刻突然想到:“我爸媽辛苦了半輩子,不能都敗在我的手裏,如果我中年的時候剛好把家敗完,那該怎麽(me) 辦?”於(yu) 是,在和父母和好之後,璐潞辦理了轉學手續,進入了位於(yu) 波士頓的劍橋文理學院。
有了被退學的經曆,重新開始的璐潞不敢再放鬆自己的學業(ye) ,如今的璐潞,每天背著幾十斤的書(shu) 去上課,厚厚的筆記一摞,經常為(wei) 了作業(ye) 和論文熬夜到淩晨,還交了一個(ge) 學霸男朋友,男友屬於(yu) 一邊學習(xi) 一邊編程,寫(xie) 的程序還能賣50萬(wan) 的那種,天天逼著她和自己一起努力學習(xi) 。 璐潞的男朋友說:“國內(nei) 都把我們(men) 的生活想得太輕鬆,但我去年為(wei) 了學習(xi) ,幾乎都是靠磕咖啡因片過來的。一天三四片,太傷(shang) 身體(ti) 了。”
如今的璐潞成績幾乎是全A,也更明確未來人生努力的方向,她的理想是學習(xi) 法律,研究生想去哈佛或者哥大進修。
億(yi) 萬(wan) 富翁的兒(er) 子:需要用“折騰”去證明自己
Rudy是一位遊戲行業(ye) 億(yi) 萬(wan) 富翁的兒(er) 子,因為(wei) 缺乏父母的陪伴,童年的Rudy非常孤獨,和父母關(guan) 係不合,在學校裏打架惹事,英語成績倒數第一,永遠被老師“嚴(yan) 重批評”,可以說是典型的“差生”形象。
而父母因為(wei) 不能經常陪伴,所以總是用大量的物質補償(chang) 去滿足孩子,也彌補內(nei) 心對孩子的愧疚。但Rudy說,比起那些物質上的東(dong) 西,他更想要父母的陪伴,而被父母長時間忽略的後果就是,自己變得特別“愛折騰”。
14歲的時候,父母為(wei) 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將Rudy送到了美國,也許是美國的教學方式,也許是繁重的學業(ye) ,Rudy的學業(ye) 的確是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是“折騰”才剛剛開始。 在2012年,Rudy考到了南加州大學,但是自尊心卻受到了校內(nei) 兄弟會(hui) 的挑戰。南加州大學的兄弟會(hui) ,由一些家境特別好、特別有資源的人組成,想要加入除了昂貴的會(hui) 費還有一些考驗。這讓Rudy感覺極為(wei) 不公。
於(yu) 是,2014年,“生而不凡”俱樂(le) 部高調成立,剛開始隻限於(yu) 南加大中家境優(you) 渥的留學生,後來擴展到全美富有的年輕華人,自此,一眾(zhong) 年輕人開始了極為(wei) 奢靡的享樂(le) 主義(yi) 生活。比如組織會(hui) 員乘坐私人飛機去拉斯維加斯狂歡,好萊塢豪華別墅派對,成排地炫耀法拉利等豪車,買(mai) 下特權車牌去飆車等等,一時“風光無限”。
但Rudy漸漸發現,他的這些朋友,其實並不快樂(le) 。而這樣的“好光景”也不會(hui) 持續太長,2015年秋天,他們(men) 的一次瘋狂派對被舉(ju) 報,媒體(ti) 對此事的報道超出了Rudy的預計範圍,鋪天蓋地的譴責聲讓Rudy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他發現:“即便是優(you) 越的物質生活,也並沒有讓內(nei) 心感到快樂(le) ,我們(men) 不停地找東(dong) 西去填補這種空虛,但其實並沒有用。”他發現,他們(men) 用來消遣娛樂(le) 的錢,其實可以用來創造更多的價(jia) 值。
想清楚了這一點,Rudy向學校申請休學,從(cong) 父母的賬戶取出了十萬(wan) 美金,在洛杉磯成立了自己的虛擬現實遊戲公司,也把“瘋玩”的那股勁兒(er) 用在了創業(ye) 上。公司剛起步的時候,和Rudy一起創業(ye) 的幾個(ge) 人都是沒日沒夜地連軸轉,隻知道早上8點進公司,但從(cong) 來不知道晚上幾點能下班。
這樣的拚搏讓Rudy的公司得到了不菲的投資,但卻在融到第一筆資金的時候,因內(nei) 部分歧,技術部門的Leader選擇單獨出去創業(ye) ,這給了Rudy沉重的一擊。但如今所有的困難Rudy都撐了過來,合作夥(huo) 伴讚賞地說:“這一年他的變化很大,以前是很浮誇的人,運營一家公司,真的會(hui) 讓人成長很多。”
三、即使是跪著,也要繼續努力學習(xi)
小可在2009年移民美國,就讀於(yu) 全美頂尖私立女子學校之一的霍克黛女子中學。 在這裏就讀的中國學生,家境大都“非富即貴”,但父母顯赫的社會(hui) 身份卻並沒有減輕孩子在這裏的學習(xi) 壓力。
小可說:“我每天學習(xi) 到晚上12點,早上5點就要起來做好複習(xi) 和預習(xi) 的準備工作,因為(wei) 不知道老師的題到底有多難….這裏的每個(ge) 人都非常努力,每天都感覺像在打仗一樣。” 學校裏有個(ge) 約定俗成的規矩,如果哪個(ge) 孩子累得不行了,可以去護士那裏,隻要對護士說“我今天特別累,昨天晚上隻睡了三四個(ge) 小時,能不能讓我休息一下啊”,護士就會(hui) 給孩子安排一個(ge) 病房,讓他們(men) 在病床上好好睡上一個(ge) 多小時。
小可有段時間因為(wei) 伏案學習(xi) 太久,患上了嚴(yan) 重的腰痛,在足足半年的時間裏上課都無法坐起來,隻能跪在地上聽課。她還回憶起十歲左右和姐姐剛來美國學習(xi) 的情景:剛開始非常不適應,因為(wei) 聽不懂,剛開始半年,幾乎每天晚上都哭。
但小可的媽媽談到這段經曆卻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心疼,她說:“孩子就是要受委屈,不受委屈是不可能長大的…..我從(cong) 不擔心孩子辛苦,你想要成為(wei) 社會(hui) 精英,一定是要付出這樣的努力。”
雖然小可從(cong) 小生活優(you) 越,但卻沒有一點有錢人家小孩的優(you) 越感,小可說:“我在微博上看到,很多有錢人不停地揮霍啊,買(mai) 車啊,飆車啊,玩啊什麽(me) 的….我(在生活中)見過太多條件好的人,卻沒有一個(ge) 是這樣。大家都是特別善良特別好,更多就是不停地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所以,無論是從(cong) 璐潞,Rudy還是小可的經曆中我們(men) 都可以看到,每個(ge) 人背後都有許多不為(wei) 人知的辛酸,這些富二代留學生或多或少因為(wei) 家庭的因素,在成長的關(guan) 鍵期走了一些“彎路”。而孩子們(men) 也會(hui) 用自己的方式去對抗,去抒發自己的情緒和觀點,但這種對抗往往充滿了叛逆、不羈、敏感和挑釁,這種方式可能不是正確的,這個(ge) 過程也可能充滿了痛苦,但它卻是讓孩子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向的一個(ge) “必經之路”。
但令人慶幸的是,他們(men) 在見過更大的世界,對生活有了更深的體(ti) 悟之後,終於(yu) 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和方向,而這些都會(hui) 慢慢積澱,成為(wei) 他們(men) 人生路上的寶貴財富。 不知道他們(men) 的故事能否給大家帶來一些反思?
老師認為(wei) ,人生的路很長,沒有人會(hui) 知道現在的付出或者境遇,在未來會(hui) 讓自己得到什麽(me) ,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苦,是一定要他自己嚐過,才能有體(ti) 悟,才能轉化為(wei) 人生的經驗,為(wei) 未來鋪路。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