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家庭在選校時,都會(hui) 綜合學校的學術水平、錄取率、地理位置、安全性等因素,為(wei) 學生選擇一個(ge) 最合適的學校。
相對應的,大學在錄取時也有很多的標準和政策,來篩選最符合學校氣質和人員規劃的學生。
“性別”在社會(hui) 各個(ge) 層麵都有不同程度的討論,比如薪酬差距、社會(hui) 分工等。
仔細觀察曆史趨勢和勞動力市場,會(hui) 發現一幅更為(wei) 複雜的圖景:在一個(ge) 有利於(yu) 男性的經濟結構中,女性一直在追趕。
根據《紐約時報》的信息,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校園裏的女性人數就超過了男性。
1992年,55%的大學生是女性,到2019年,這一數字已升至57.4%。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申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男生數量遠高於(yu) 女生數量,導致該校男女生錄取率差距明顯——女性申請者錄取率極高,而男性申請者的競爭(zheng) 卻尤為(wei) 激烈。
校方表示,新生錄取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申請者的自身條件、申請項目及專(zhuan) 業(ye) 、申請者數量等,而非僅(jin) 僅(jin) 受製於(yu) 學校的招生辦。
“我校的申請者都十分優(you) 秀”,MIT的招生辦主任對郵報記者說道:“然而,這些數據並不能說明女性申請者更容易被MIT錄取。如果申請我校的男女生數量相當,而錄取率仍是現在這種女高男低的現象,才能說我校的女生錄取率高。
事實上,申請我校的女生數量遠不及男生,而這些女生自主擇校的意願更為(wei) 強烈,相對而言質量就更高。”
那些女性申請者通常在高中階段就參加了高水平的全國性科學競賽,並取得優(you) 異的成績,這也是MIT等院校女生錄取比例高的原因之一。另一個(ge) 影響因素,則是學校對男女生錄取比率的考慮。
在美國高校中,有意識地控製性別比例,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華爾街日報》曾指出,由於(yu) 比例的變化,一些名牌大學在招生時歧視女性,以保持性別平衡。
一般來說,招生官員傾(qing) 向於(yu) 將男女比例的差距限製在55%和45%。
問題關(guan) 鍵
但提到男生女生的錄取,相信很多家長在申請的時候,都聽過類似的話:
亞(ya) 裔、理工、男,這三個(ge) 詞放在一個(ge) 申請者身上就是“天坑”,錄取難度非常大。
如果是同樣優(you) 秀的學生,大多數美國大學會(hui) 優(you) 先錄取女生。
在大家的認知裏:“美本申請對女生來說,是稍微占優(you) 勢的”。
這兩(liang) 種不同的觀點是如何產(chan) 生的,在錄取中真的存在性別差異和性別優(you) 勢嗎?一起來看看吧
01、TOP30錄取情況
Top30大學錄取新生中,一共有9所大學的女生比例大於(yu) 53%(8所未公布具體(ti) 男女生比例)。
男女生比例差別最大的是埃默裏大學。
女生比例占到了58.46%,男生僅(jin) 有41.54%,相差近20%。
雖然,埃默裏大學的女生較多,但是大家還記得埃默裏大學的女生申請人數和女生錄取率嗎?
埃默裏大學的女生申請人數是男生申請人數的1.4倍,但是錄取率相差不超過1%。這樣看來,女生申請埃默裏大學的競爭(zheng) ,也是非常激烈的,並不是女生多就有優(you) 勢。
Top30大學中男生人數超過女生人數的學校一共有3所,分別是耶魯大學、加州理工學院、聖母大學。
雖然是男生數量超過女生數量,但是這三所男女生比例差異不大,都在6%以內(nei) ,人數相差在50-130人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耶魯大學以“文科治校”,而女生在選擇專(zhuan) 業(ye) 時,也大多會(hui) 選擇文科,但是耶魯大學招收的男生比女生多。
而和它恰好相反的就是卡耐基梅隆大學。
CMU以理科見長,但是招收的女生多,女生錄取率也高。
01、Top30中近8成學校,女性比例高於(yu) 男性
雖然男女比例相對平衡,但女性比例相對男性更高。
通過數據顯示,Top30中高達78%學校的入學女性比例高於(yu) 男性,其中12所高校的浮動在5%以內(nei) ,4所高校的浮動比例在5-10%之間。
02、公立學校男女比例差距相對更大
另外我們(men) 還發現,和私立學校相比,公立學校的男女比例差距相對更大一些。
像UC係學校相差超過10%的居多,UCD的女生比例高達61%,男生僅(jin) 有39%,北卡也是同樣的比例情況,弗吉尼亞(ya) 大學、佛羅裏達大學差距都超過20%。
所以對於(yu) 女生來說,如果私立學校的競爭(zheng) 過於(yu) 激烈,不妨考慮一些優(you) 秀的公立學校,這些學校對女生會(hui) 更友好一些哦。
03、理工三巨頭還是男生為(wei) 主導
在Top30中,有6所學校是男生比例高於(yu) 女生比例的。分別是:
MIT、加工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萊斯大學、達特茅斯學院、聖母大學。
大部分都是在5%以內(nei) 浮動,但有所學校尤為(wei) 突出——加州理工學院男生占比55%,女生占比45%,相差10%。
美國理工學院有三巨頭,分別是MIT、加州理工學院以及佐治亞(ya) 理工學院。
雖然佐治亞(ya) 理工學院綜排靠後,但其理工科在全美都是非常抗打,其中男生比例占比60%,女生占比僅(jin) 有40%。
雖然MIT的比例相差較少,隻有4%,但能從(cong) 三巨頭的男女比例看出,在傳(chuan) 統理工牛校中,男生入學還是比較多的。
但這並不代表女生沒有出頭日。
像計算機神校CMU、UMich、UCB等理工優(you) 勢明顯的學校,其男女比例其實都是相對平衡,並且女性會(hui) 更多一些。
偏愛女生院校
女生錄取率大於(yu) 男生錄取率,差值都是比較大的,跨度從(cong) 3%-10%不等,而且,這些學校大部分都是理工強校。
“理工三巨頭”之二:MIT和加州理工學院,還有“計算機神校”卡耐基梅隆大學。
這裏尤其需要值得關(guan) 注的就是加州理工學院。
男生申請人數(5707)接近女生申請人數(2300)的2倍,但是最終錄取的男女生人數基本一樣。
看來男生申請加州理工的難度,不容小覷!
偏愛男生院校
男生錄取率大於(yu) 女生錄取率的學校,差值都比較小。而且,女生申請人數大部分高於(yu) 男生申請人數。
比如布朗大學,女生申請人數竟超男生申請人數1w多人。
文理學院
從(cong) 公布數據的學校來看,男生和女生錄取率高的學校數量是相同的,但是錄取率的差值相差較大。
並且男生錄取率高的學校,女生申請人數較多;而女生錄取率高的學校,卻是我們(men) 都覺得“男生擅長”的理工學校。
02、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這種情況?
●可能不少家長和同學會(hui) 感到有些奇怪,為(wei) 什麽(me) 整體(ti) 數據看下來,女生在美本申請中優(you) 勢似乎更明顯一些。
即便在一些理科強勢的學校也出現這種趨勢,這和我們(men) 以往“女生在理科偏弱”的慣性形象不太一樣。
01、理工科背景男生同質化高
在實際錄取中,很多理工科男生的家長覺得特別不理解的一點是:明明我們(men) 家孩子那麽(me) 優(you) 秀,但為(wei) 什麽(me) 錄取這麽(me) 難?
我們(men) 先來捋一下現在赴美留學的大環境。
大家都意識到要衝(chong) 精英名校,要選未來發展最好的專(zhuan) 業(ye) ,一提到這些要素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美本Top30(或50),STEM專(zhuan) 業(ye) 。
美國頂尖名校的理工科專(zhuan) 業(ye) 是非常搶手的。
為(wei) 了能夠拿到名校入場券,大家都是鉚足勁往前衝(chong) ,因為(wei) “優(you) 秀”在美本申請中並不是一個(ge) 稀罕詞,反倒是很多申請人的普通標配。
該有的競賽榮譽也都有,各種比賽一路打過來;
隨便抓一個(ge) 孩子都是從(cong) 小就進入學校最強的數學班;講究文理兼修,鋼琴、小提琴也一抓一堆........
在實際申請中,很多擅長理工科的孩子,他們(men) 的背景其實都是差不多一個(ge) 模子,大家的活動是有可預測性的。
因此最終就是很多人的背景同質化程度非常高,一個(ge) 具備前十或者藤校的理工科實力優(you) 秀孩子被拒了,還有另外一個(ge) 優(you) 秀孩子會(hui) 補上。
因此無論是理工科名校還是說名校中的理科強勢主業(ye) ,男生的競爭(zheng) 程度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美本申請中,厲害、優(you) 秀還不夠,在這個(ge) 基礎上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與(yu) 眾(zhong) 不同,凸顯出自己的特質,才會(hui) 更容易獲得招生官的青睞。
02、優(you) 秀理工科女性是社會(hui) 的稀缺資源
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理工科的女孩子,就相對容易進入頂尖名校呢?
主要原因在於(yu) “稀缺性”。
美國教育部的數據進一步顯示,更多的女性正在完成他們(men) 的學位,2012年被美國四年製大學錄取的女性中,有65%在2018年畢業(ye) ,而男性的比例為(wei) 59%。
有很大原因在於(yu) 沒有大學文憑的男性,仍然可以獲得一些高薪工作。
但這類女性相對較少,所以促使女性會(hui) 相較以往更注重自己的教育水平,追求個(ge) 人價(jia) 值。
在2020年,上社區大學的女性減少了約20萬(wan) 人,但她們(men) 的入學率下降情況並沒有男性那麽(me) 嚴(yan) 重。
03、背後原因及應對思路
● 女權進入公眾(zhong) 視野:
我們(men) 都知道,現在全球都在重視公民“平等”,而作為(wei) 思想啟蒙運動引導者的美國,更是將“平等”打在公屏上。
從(cong) 上個(ge) 世紀開始,“女權和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在美國的呼聲高漲。
女性開始不再隻限於(yu) 妻子這個(ge) 身份,拘泥於(yu) 家庭,有了更多的女性開始走進課堂,接受教育,她們(men) 逐漸走上職場、政壇。
《Science》報道,女性已經在某些行業(ye) 具有充分代表性。
●男生選文科、女生選理工,申請名校的可能性更大:
亞(ya) 裔、理工、男,這三個(ge) 詞放在一個(ge) 申請者身上就是“天坑”嗎?
其實,把這三個(ge) 特征單獨來看,沒有什麽(me) 劣勢,男生擅長理工科;而亞(ya) 裔又是精於(yu) 計算和邏輯能力的,不正是最大的優(you) 勢嗎?
但是大部分亞(ya) 裔男生都是這樣的優(you) 勢,大家也都去申請理工科,就相當於(yu) 都在一起“卷”。
學校的選擇多了,篩選的標準和機製就更加嚴(yan) 苛,男生的錄取率就稍顯弱勢。
理工科的男生常盛不衰,女生一直較少,美國大學都恨不得在臉上寫(xie) “求女生來讀理工科”吧!
這一點,從(cong) 女生錄取率較高的學校,大部分都是理工強校很明顯就能看出來。
美本錄取的本來就不是角逐誰更“卷”,而是看重比較特殊的個(ge) 體(ti) 。
04、文科更容易進入頂尖名校?
●很多人會(hui) 認為(wei) ,相比起競爭(zheng) 激烈的理科而言,文科更容易申請進入頂尖名校。
那麽(me) 是不是在性別的影響因素下,
為(wei) 了進名校,選文科是一個(ge) 更保險的選擇?
確實,比起理科而言,文科申進頂尖名校相對容易。
究其原因就在於(yu) ,理工科學生畢業(ye) 之後就業(ye) 更容易,起薪高,發展空間大,而相對文科是就業(ye) 難,起薪低。
如果不談國際生的身份,Top30的本科CS專(zhuan) 業(ye) 學生,畢業(ye) 年薪平均10萬(wan) 美元(平均數)。
但文科畢業(ye) 後,如果想要在未來發展達到一定的高度和前途,很有可能需要到35歲以上。
因為(wei) 文科發展方向是需要積累一定經驗,最後才能產(chan) 出一些有價(jia) 值的東(dong) 西。
所以文科的競爭(zheng) 相對沒有那麽(me) 激烈。那麽(me) 現在麵臨(lin) 的情況就是——
理科頂尖名校難申,但是未來回報客觀且,期限短
文科頂尖名校易申,但是未來回報風險大,期限長
其實選擇理科還是文科,是需要綜合考慮的,不是單靠性別容不容易進,或者是某個(ge) 專(zhuan) 業(ye) 容不容易進去決(jue) 定的。
如果同學們(men) 真的對人文社科類感興(xing) 趣,不是隻為(wei) 了去頂尖名校而選擇曲線救國,其實也不用過於(yu) 擔心。
隨著行業(ye) 、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夕陽、朝陽產(chan) 業(ye) 也是在不斷動態變化更新中。
因為(wei) 人工智能存在,理工科很多工種實際上是可重複性的工作,或者說工作門檻其實並沒有你想的那麽(me) 高的工作。
比如CS很大一部分,如測試、維護等,這部分工作隨著未來時間的推移,有很大可能是會(hui) 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
那麽(me) 未來的高薪工作一定是基於(yu) 人自身的情感和創造力,從(cong) 這方麵來看,文科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
總結
● 性別是影響錄取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
經過今天的盤點,很多留學家庭可能對錄取的因素又會(hui) 多一層考慮。
但是優(you) 異Uniedu要提醒大家,性別雖然是影響錄取我們(men) 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
無論學校的族裔政策、性別政策等如何變化,選校時,最重要的還是我們(men) 和學校的匹配度。
不能因為(wei) 想要增加錄取籌碼,而舍棄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選校、選專(zhuan) 業(ye) 、文書(shu) 等都是我們(men) 申請的一部分,多方麵綜合對自己最有利,且最能增加錄取率的,才是對我們(men) 最好的。
規劃季的學子可以認真準備語言考試,同時也要記得多了解學校和招生政策,為(wei) 之後的申請保駕護航!
以上就是關(guan) 於(yu) Top30名校美本性別比大盤點的全部內(nei) 容,如果對美國留學還有什麽(me) 疑惑,或想獲取更多留美深度解讀,可以掃描識別二維碼向我們(men) 進行谘詢!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