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出國定居與子女團聚問題不少

很多留學生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旦學生畢業(ye) 後在國外工作、定居,父母都麵臨(lin) 一個(ge) 艱難的選擇:退休後要不要出國和子女團聚?如果選擇出國,會(hui) 遇到哪些問題,如何提前進行準備?今天聊聊我們(men) 的觀察和體(ti) 會(hui) 。

一、出國定居常見問題

小慧是一位獨生子女,20年多年前來加拿大留學,後在當地工作、移民拿到身份。現在自己的兩(liang) 個(ge) 孩子逐漸長大,一個(ge) 中學、一個(ge) 小學。收入穩定,生活不錯。

小慧的父母,都是改開後的大學生、國有企業(ye) 職工,雖然沒有一官半職,但退休後兩(liang) 人的工資合計也有小兩(liang) 萬(wan) 。除了子女不在身邊,生活也算是衣食無憂、悠閑自在。

考慮到父母年齡漸長,最近幾年,小慧嚐試幫父母申請團聚移民,來加拿大和她一家團聚,這樣也好有個(ge) 照應。但小慧的父母一直猶豫不決(jue) ,對在加拿大養(yang) 老缺乏信心。

去年、今年,小慧的父母都來加拿大和女兒(er) 一家一起生活了半年左右,一家老小團聚,有歡喜、有溫馨,也有矛盾和各種不適。

1、文化差異帶來困惑‍‍

加拿大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但和中國還是有太多的不同。小慧在加拿大生活了20多年,已經慢慢接受和適應了加拿大的文化、習(xi) 俗、規則和生活方式。但小慧的父母,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

比如,人與(yu) 人之間的邊界問題。在加拿大,就是家人相互之間,也不是什麽(me) 都需要告訴父母;進入自家小孩的房價(jia) ,也需要敲門、得到允許;家人之間盡量不討論政治問題等。

因為(wei) 文化、教育體(ti) 係、教育理念、語言等差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想用自己的人生經曆介入孫子輩的教育,但又力不從(cong) 心,而且子女、孫子女都不接受,反而產(chan) 生一些矛盾。

2、心理落差大

因為(wei) 離開自己既有的生活圈子,到一個(ge) 完全陌生的環境投奔子女,有意識無意識會(hui) 有一種依附於(yu) 子女的心理暗示,對子女的言行非常敏感。和子女居住於(yu) 同一屋簷下,心理落差會(hui) 很大。

部分在職時有一官半職的老人,出國以後的心理落差會(hui) 更大。在外吃個(ge) 飯,包間都沒有,隻能坐大堂。子女平時說話如不小心在意,無意中,老人會(hui) 很受傷(shang) 。

3、社交缺乏

離開母國,就意味著離開了原有的朋友、同事、同學,脫離了幾十年建立起來的社交圈子。到一個(ge) 人煙稀少、陌生的地方,很難重現往日的生活方式。如果語言不好、自己不開車、不善於(yu) 交際、沒有自己的興(xing) 趣愛好,除了隨兒(er) 女活動外,就沒有朋友、沒有自己的社交。

缺乏社交,孤獨是很多父輩最終回國養(yang) 老的主要誘因。

4、生活習(xi) 慣差異大

不同國家之間,生活習(xi) 俗的差異巨大。在加拿大,就算是普通人家,家裏每個(ge) 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不能在自己家裏抽煙;家人相互之間也小聲說話;垃圾分類很嚴(yan) 格;家庭清潔衛生、整潔度的要求也會(hui) 有差異。

因為(wei) 匯率差異,買(mai) 什麽(me) 東(dong) 西都覺得貴。3、5元一斤的蔬菜,幾元、十幾元一斤的肉,習(xi) 慣性換算成人民幣幾十元一斤,心理上降低了生活的幸福指數。

國外的商業(ye) 都是點狀布置,家門口沒有商店,買(mai) 瓶醬油都要開車跑很遠。想唱個(ge) 歌、洗個(ge) 腳,根本找不到地方。

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父母子女間也有較大差異。父輩的經曆決(jue) 定了生活方式更偏節約,但子女對節約的理解完全不一樣,時間長了,老的看不慣小的大手大腳;小的嫌老的什麽(me) 都不舍得扔。

國外的社會(hui) 規則,有大自由,但日常生活方麵對每個(ge) 人的小要求、小約束比國內(nei) 多很多,這也是不少父母不願在國外定居的另外一個(ge) 重要誘因。

加拿大本地人做事計劃性很強,今年就會(hui) 預定明年旅行的機票、酒店。有些老外,每年會(hui) 做家庭的收入、支出預算。

5、代溝無處不在

兩(liang) 代人,代溝不是有沒有,而是寬和深的問題。就算在國內(nei) ,父母子女居住在一起,也會(hui) 有同樣的代溝矛盾。到了國外,這種代溝也許會(hui) 更為(wei) 明顯。

比如,在國外留學成長起來的子女,沒有多少存錢的習(xi) 慣,父母總覺得這樣是不對的。小慧對子女教育,比較放鬆,很少雞娃。但外公外婆覺得這樣不行,要學特長、要補課、要考名校。

6、生病就醫方式不習(xi) 慣

國外的醫療體(ti) 係和國內(nei) 差異特別大,老人出國以後,基本不能適應這種差異,覺得看個(ge) 病必須要預約、要排隊,各種檢查還不在一個(ge) 地方,太麻煩。

看病不在醫院,每個(ge) 專(zhuan) 科醫生在不同的診所,都需要預約。醫生的處方,需要自己到外麵的藥店取藥。

二、準備和建議

如果計劃長期定居國外,充分準備是必須的。

全麵、客觀了解國外社會(hui) 。在做出出國定居這個(ge) 選擇前,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多到國外和子女一起生活。比如,三年時間,每年到國外生活至少半年,細心體(ti) 會(hui) 所有的不同。

心態要開放。出國以後,不妨先放棄自己所謂的人生經驗,放空自己,以一個(ge) 社會(hui) 白丁的姿態看待這個(ge) 全新的世界。多看、多聽、多思考、多比較,不輕易肯定、也不輕易否定看到的、聽到的一切,不輕易下結論。因為(wei) ,看到的、聽到的,可能連冰山一角都算不上。

要真正了解一個(ge) 社會(hui) ,要了解一個(ge) 國家,沒有10年、8年時間,不一頭紮到深水區,了解的信息都還在表麵。當真正了解以後,有些差異是可以接受、甚至會(hui) 喜歡的。

出國定居,需要特別注意幾點:管住嘴、邁開腿;有自己的愛好;有條件的家庭,父母子女可以比鄰而居;力所能及,幫子女做一些事;相互理解最重要;盡量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學英語、學駕駛。

管住嘴、邁開腿。這裏不是指減肥,是建議父母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介入孫子輩的學習(xi) 、教育等事宜。沒事就在住家附近遛遛彎,散散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寫(xie) 字、畫畫、種蔬菜、彈鋼琴、打高爾夫,做什麽(me) 都可以。

有自己的愛好。說實話,在國外居住時間長了以後,會(hui) 發現50、55、60歲退休,然後什麽(me) 都不幹,多少有點浪費生命。出國定居,雖然不一定要真正出去工作,但不能沒有自己的愛好,不能啥都不幹。

無所事事,隻會(hui) 催人老。做點自己喜歡、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很好維持健康、年輕的心態,生命才有質量。長壽才有可能、也才有價(jia) 值。

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出國定居的父母不一定和子女住在一起,可以在附近購買(mai) 一套小house或者公寓,相互有照應,但不在一個(ge) 屋簷下,會(hui) 少很多矛盾。其實,美國、加拿大,絕大部分城市,房價(jia) 比國內(nei) 便宜。

如果子女要上班,家裏很多事都需要有人幫忙。比如,如果小孩上小學,可能需要接送;飯後需要收拾;家裏衛生需要打掃;衣服、被褥需要洗。父母可以力所能及做一部分。

兩(liang) 輩人,年齡、人生經曆、文化、認知、生活方式等,差異無處不在。父母子女間相互關(guan) 愛、相互體(ti) 諒、換位思考很重要。隻要雙方都注意一下,不要太本位,幾乎可以化解所有矛盾。

出了國,也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圈,但前提是需要有自己的愛好。比如,喜歡打高爾夫,就會(hui) 有一幫球員。喜歡釣魚,就會(hui) 有一幫釣友。喜歡美食,隔三差五,邀約他人聚聚,時間長了,就成為(wei) 了朋友。如果什麽(me) 愛好都沒有,確實很難建立新的朋友圈子。

語言是在國外生活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如果有可能,可以嚐試學學。不給自己設置太高的目標,盡力而為(wei) 就好。駕駛,是另外一項必須掌握的技能。在國外不能開車,活動半徑就減少了90%。身體(ti) 條件許可、自己願意,一定要考一個(ge) 當地駕照。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地方,人生也不可能都萬(wan) 事如意。出國定居這種事情,需要抓大放小。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想要什麽(me) 。為(wei) 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dong) 西,會(hui) 失去一些財物、機會(hui) ,也算合理。

比如,自己就一個(ge) 小孩,父母子女之間情感很深,特別享受一家老小在一起的天倫(lun) 之樂(le) ,為(wei) 了和子女團聚,放棄一些國內(nei) 的方便和習(xi) 慣,值得。又或,父母子女情感獨立,各自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暫不考慮團聚,也行。

我自己的體(ti) 會(hui) 是,如果老人願意,也有基本條件,到一個(ge) 完全不同的國度生活幾十年,相當於(yu) 活了兩(liang) 輩子,千值萬(wan) 值。

以上僅(jin) 為(wei) 我們(men) 的觀察和體(ti) 會(hui) ,不代表所有人,更不代表正確。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牛津劍橋麵試過程中如何提高被錄取的概率?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