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忙碌的學習(xi) 及課外活動間隙,看美劇是不少同學見縫插針地放鬆大腦的方法。如果你也是愛看美劇的高中生,也許你會(hui) 喜歡Netflix熱門美劇《好想做一次(Never Have I Ever)》。在最新播出的第四季中,女主Devi進入了12年級,要開始申請大學了,這一季對於(yu) 很多學生來說想必都非常有共鳴。
不過,電視劇畢竟還是電視劇,雖然取材於(yu) 生活,但裏麵的許多情節都還是虛構的。《好想做一次》這部美劇中,關(guan) 於(yu) 大學申請過程的描述也並不完全準確,大家千萬(wan) 不要照搬電視劇裏的做法。在這篇文章中,紐約大學招生官分析了《好想做一次》中涉及大學申請的情節,看看劇中人物的哪些做法是可取的,哪些情節是與(yu) 現實不符的。
注:以下文章有關(guan) 鍵情節描述,如果你不想被劇透的話,可以先收藏,看完電視劇再來讀這篇文章!
情節1:大學宣講會(hui) 是決(jue) 定你能否進入理想學校的麵試(x)
在該劇第四季第四集中,各大頂尖高校來到高中舉(ju) 辦大學宣講會(hui) ,學生們(men) 紛紛做好準備,向大學招生辦代表推銷自己。準備在大學展銷會(hui) 上與(yu) 大學代表會(hui) 麵。節目組成員穿上最專(zhuan) 業(ye) 的商務服裝,為(wei) 他們(men) 的大學代表準備電梯演講。
女主緊張地準備好了一套自我介紹:“我叫Devi Vishwakumar ...... 我在所有的課程中都名列前茅,我是八個(ge) 不同社團的主席,我讀過學校圖書(shu) 館裏所有的書(shu) 。”
這個(ge) 情節讓人覺得這些高中生的命運似乎掌握在站在他們(men) 麵前的招生辦代表手中。實際上,大學宣講會(hui) 並不是麵試,招生代表不會(hui) 當場對見到的每個(ge) 學生進行評估。有時,招生代表會(hui) 在這些活動中與(yu) 數百名學生見麵,不可能把他們(men) 都記住。
大學宣講會(hui) 是一次同時了解多所不同大學的機會(hui) ,你不需要穿得過分正式,也不需要準備一份演講稿,你可以帶著一些問題有備而來,但不要為(wei) 了給人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而感到有壓力!
情節2:尋找適合自己的學校(√)
在劇中,女主Devi和她的同學去紐約參觀當地的不同大學。在同學們(men) 參觀紐約大學的同時,Devi和Ben還約到了附近其他大學的幾名在校生出來見麵,聊聊他們(men) 的大學生活。不過劇中主角們(men) 到了12年級才去訪校已經有點太晚了,最還好是11年級的時候去。
參觀大學和與(yu) 在校生交談都是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某所學校的好方法。找到一所讓你感到舒適、充滿挑戰和支持的學校非常重要。在尋找大學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參觀不同類型的學校,參加大學宣講會(hui) ,並在網上做一些調查。
劇中人物Fabiola尋找大學的方式也非常適合大家參考。在開始尋找之前,她並不拘泥於(yu) 一所學校。她說:“我要廣撒網,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我的學校。”在做調查時,她所思考的問題不僅(jin) 僅(jin) 集中在學生生活上,還會(hui) 詢問師生比例和教授質量等問題。雖然她一開始對一所學校很感興(xing) 趣,但她後來改變了主意,因為(wei) 她發現另一所學校的工程學專(zhuan) 業(ye) 更適合自己。希望更多的學生能像Fabiola一樣,以開放和靈活的態度去尋找自己的理想學校。
情節3:不重視保底學校(x)
女主Devi起初對學校顧問關(guan) 於(yu) 選擇保底學校的建議嗤之以鼻,但在一次次被拒絕和一次次被列入候補名單後,她滿心後悔。
大學申請過程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管你多麽(me) 優(you) 秀,都無法保證你一定能獲得錄取,所以一定要申請保底學校。在選校的時候,一所學校的名氣和排名不應當成為(wei) 你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在你的選校名單中,一定要包括一些適合你、錄取率高的學校。大家要從(cong) Devi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申請一些保底學校。
情節4:常規申請是給普通學生準備的(x)
在一次與(yu) 學校顧問的會(hui) 麵中,Devi一想到要參加常規申請就唉聲歎氣。她和Ben都認為(wei) ,常規申請是給普通學生準備的,頂尖學生早就在早申輪下車了。
實際上,參加常規申請並不是一件“不酷”的事情。如果你的心儀(yi) 大學提供早申選項,並且你也準備好了,那你不妨參加早申,而且如果是有約束力的ED早申,錄取率也往往比常規申請高得多,而且ED被錄的話,你就解放了。
但如果你的心儀(yi) 學校不提供早申,或者你還沒準備好,或者你還不確定到底要不要申請有約束力的ED,那麽(me) 參加常規申請也行。而且常規申請階段限製更少,讓你有更多的選擇,參加常規申請並不是件丟(diu) 人的事。
情節5:大學生活需要適應(√)
因為(wei) 我們(men) 總是在強調大學申請,所以很多人會(hui) 覺得大學就是最終目的,申上大學之後就可以躺平了。但其實大學隻是你的新起點,在大學裏你還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與(yu) 此同時你還要適應一個(ge) 全新的環境。在這一點上《好想做一次》做得很好,劇中所展現的大學生活並不隻是幸福快樂(le) 。
事實上,適應大學生活可能會(hui) 遇到一些困難。我們(men) 在這一季中多次看到了這一點,從(cong) Paxton因為(wei) 交不到朋友而從(cong) 大學退學,到Blair Quan在學業(ye) 上的掙紮,再到Ben總是擔心自己無法融入學校社區。甚至是本對融入學校的不安全感。
此外,進入大學對很多人來說也是第一次離開家獨自生活的機會(hui) 。劇中一個(ge) 非常動人的情節是Devi的母親(qin) 幫Devi打包要帶去學校的行李。Devi向母親(qin) 承認:“一想到要離開這個(ge) 家,我就覺得不知所措。”
收拾好自己的生活,搬到一所新學校,結交新朋友,開始新的學習(xi) 旅程,這真的很不容易,但也能讓你獲得巨大的成長。
最後給大家留個(ge) 懸念:女主Devi申請了她的夢校普林斯頓大學,大家猜猜她最後被錄取了嗎?想知道答案的話,去看這部劇吧!
參考文章:https://meet.nyu.edu/advice/application-tips/never-have-i-ever-on-college-admissions/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