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men) 遇到了很多來谘詢轉學的學生和家長。不少人都會(hui) 有一個(ge) 很嚴(yan) 重的問題:他們(men) 都會(hui) 從(cong) 自己的角度出發,而從(cong) 來不會(hui) 站在學校角度考慮……“我大一不適應,我要立刻準備春季轉學,現在就開始申請!”“我要用康奈爾和哥大‘保底’!其實我隻想去斯坦福!”“我隻要申請西北和芝大,其他不考慮。”
然而,這些學生常常會(hui) 忽略自身的狀況。比如,那個(ge) 希望春季轉學的學生GPA目前低於(yu) 3.5,幾乎沒有任何轉學成功的可能性;那個(ge) 要把哥大和康奈爾當“保底”的學生沒有SAT,托福低於(yu) 110分,成功機會(hui) 渺茫;那個(ge) 隻考慮西北和芝大的學生目前在一個(ge) 排名50開外的學校,他根本不知道他將麵臨(lin) 怎樣的競爭(zheng) ……這種情況我們(men) 經常遇到,這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過於(yu) 自我”。究其原因,其實是多方麵因素影響。首先,美本留學生大多來自家境優(you) 渥的家庭。一般來說,孩子要什麽(me) ,父母一般都能提供。
很多事情確實隻要砸錢都可以搞定。這就造成了嚴(yan) 重的思維定式。很多家長和學生覺得:“如果我花了錢,也花了精力,憑什麽(me) 轉不到最好的學校?”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wei) 現在有太多願意花錢也願意花精力的美本留學生準備轉學。這就造成了激烈的競爭(zheng) 。轉學申請池的競爭(zheng) 激烈程度已經和幾年前無法同日而語。
許多學生和家長眼中的優(you) 勢可能隻是最基本的門檻。名校個(ge) 位數的錄取率早就證明了競爭(zheng) 的激烈程度。許多家長和學生對待轉學的態度都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但是,他們(men) 最終的成功卻取決(jue) 於(yu) 名校的態度。隻有名校覺得學生足夠優(you) 秀,學生才能夠被錄取,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我此前幫助母校西北大學麵試了超過50位中國申請者,發現這個(ge) 思維誤區非常嚴(yan) 重。90%的學生都隻會(hui) 不斷地強調“我要用你們(men) 學校的資源!我要通過你們(men) 學校找工作!我要跟你們(men) 這個(ge) 大牛教授一起做項目!”
但是,他們(men) 從(cong) 來不會(hui) 考慮和提及自己能為(wei) 學校社區帶來什麽(me) 。即使勉強憋出了一個(ge) 答案,一般也屬於(yu) 非常寬泛的老生常談:“我要給你們(men) 帶來中國文化!我要活躍學校的XX社團!”可想而知,這樣的申請者很難進入一個(ge) 錄取率隻有5%的頂尖名校。
另外一個(ge) 原因,就是部分中國學生和家長都持有“短期思維”。這是什麽(me) 意思呢?大家都希望“立竿見影”的效果。
“如果我現在準備轉學,最好1個(ge) 月之後就可以拿offer!”這是很多學生和家長的想法。但是,事實是大部分轉學成功的學生都準備了很長時間。許多家長和學生甚至會(hui) 在轉學截止日期之前的一個(ge) 月甚至是轉學截止日期之後找到我們(men) 。“我孩子大三了,他想去的學校都不收了。麻煩你們(men) 讓學校通融一下。”“我孩子沒時間了,一直糾結要不要轉學。現在還有一個(ge) 月申請要截止了,怎麽(me) 操作……”
殘酷的現實是,美國名校並不會(hui) 為(wei) 99.9%的學生破例,99.9%中國學生在頂尖名校申請中也沒有“主動權”和“選擇權”,名校根本不缺中國申請者。因此,我們(men) 大部分轉學成功的學生也都是“長期主義(yi) ”者。美國大學評估的不是短期的熱情和衝(chong) 刺能力,而是你是否能夠持之以恒以及你最終究竟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孩子的思維模式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guan) 。許多家長給孩子灌輸的理念值得商榷。比如,我們(men) 見過家長在孩子一個(ge) 期中考試取得滿分之後,直接對孩子大肆表揚和鼓勵,甚至做出經濟上的獎勵。“你最棒!媽媽為(wei) 你驕傲。現在獎勵你一台跑車!你最近多休息!”這種非常“中國式”的教育方式會(hui) 造成孩子的短期思維,也很容易讓孩子失去長期學習(xi) 的動力。最後發生了什麽(me) ?孩子滿足於(yu) 現狀,也逐漸失去了學習(xi) 的動力,最後這節課隻拿到了B-,轉學計劃也大受影響。
美國大學申請,無論是轉學和本科,考驗的都是孩子長時間的努力,而並非一朝一夕。許多時候,我們(men) 會(hui) 看到家長和孩子因為(wei) 短期的努力和成績而沾沾自喜,甚至沉醉於(yu) “自我感動”之中。這種心態是極度危險的。“我通宵學了2天!考試拿到了A+!”這很不錯,但是,你還有其他考試需要準備,不代表你之後可以鬆懈。“我一個(ge) 周末寫(xie) 了3篇文書(shu) !”
如果你在之前已經拖延了好幾個(ge) 月,這並不是一個(ge) 值得慶祝的事情。“我剛剛和哈佛教授完成了一個(ge) 科研項目!”做完一個(ge) 科研項目不代表一勞永逸。這更無法彌補你之前浪費的幾年高中時光,你可能仍然遠遠落後於(yu) 你的競爭(zheng) 者。
許多學生和家長都會(hui) 在準備轉學的過程中追求認可和肯定。完成每一件小事當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擁有長期思維,深刻理解隻有持續穩定的投入才有可能得到最理想的結果。
轉學申請絕對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馬拉鬆。隻有每天堅持刻苦地訓練和付出,你才能跑完全程。中間過程中的突然加速或者暫時領先都隻是插曲,長時間的穩定表現才是製勝關(guan) 鍵。
總之,轉學申請並非一日之功。你需要的是持續投入,不斷提升自我。你準備好了嗎?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