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Nina,杭州某所普高的學生,選擇在2024年參加John Locke論文比賽主要是為(wei) 了鍛煉自己英文學術寫(xie) 作能力。
在看完John Locke放出的論文題目之後,我確定了最感興(xing) 趣的領域是神學。這主要是因為(wei) 我喜歡的文學作品,比如《卡塔馬佐夫兄弟》和《魔山》中有大量關(guan) 於(yu) 宗教的思考。
我偶爾把《聖經》當作文學作品讀,但也僅(jin) 僅(jin) 讀完了《舊約》的一小部分,除此以外,我不是基督徒,我對神學一無所知,參加神學論文比賽其實有點惴惴不安。
因此我決(jue) 定報名TD的John Locke輔導課程,輔導我的老師是G老師,選定的題目是Is it reasonable to thank God for protection from some natural harm if He is responsible for causing the harm? 我一共上了十次課,前五次幾乎都在討論我找到的source,後麵五次就是具體(ti) 的關(guan) 於(yu) 論文的討論了。
最後取得了非常滿意的結果,獲得了John Locke神學方向的Very High Commendation~
研究前期
最開始,G老師建議我從(cong) problem of evil和divine protection兩(liang) 個(ge) 角度先對這個(ge) 問題進行了解。我的第一個(ge) source是老師給我找的,是一個(ge) 關(guan) 於(yu) problem of evil問題的概述。
對於(yu) 我這種在神學領域尚未入門的人來說,這篇百科概述讓我迅速地了解到了神學研究抽象而嚴(yan) 謹的風格,讓我通過各種資源鏈接對神學研究有入門而整體(ti) 的把握。
前五節課的模式基本上是:我先在課前查找並閱讀幾篇自己感興(xing) 趣又與(yu) 研究內(nei) 容相關(guan) 的論文,完成annotated bibliography,記錄它們(men) 的主要內(nei) 容、我對內(nei) 容的反思、這些論文與(yu) 選題的聯係,並把這些總結起來發給G老師;在課上,我們(men) 整理這些論文的內(nei) 容並討論其中的結論是否合理;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men) 又會(hui) 發現其他我還不了解的理論和其他必須了解的理論,給我下一次查找資料提供啟示。
這種方式對於(yu) 我來說非常有效,我迅速地掌握了對於(yu) problem of evil的各種回應,並找到了skeptical theism 這類回應繼續深究。
在利用skeptical theism得到了我們(men) 無法以“上帝的真理”和我們(men) 的直覺作為(wei) 感謝上帝的理由這一結論後,我們(men) 繼續討論了關(guan) 於(yu) gratitude相關(guan) 的理論,又由gratitude的某個(ge) 前提討論到了何種的事情才是reasonable的。最後,我們(men) 討論的順序就是我的論文論證的順序。
我很喜歡這種上課的模式。首先,它循序漸進。從(cong) 最基本的前提,即上帝存在和邪惡存在開始,到關(guan) 於(yu) 這道題中的“reasonable”到“thank”的細節。
在G老師的引導下,我並非是以回答問題為(wei) 目標查找資料,而是在神學最基本的問題的基礎上一步一步走向了我的選題。在最開始,我對這個(ge) 問題沒有自己的答案。
最初看到這個(ge) 題目我有一個(ge) 感性的認識,即無論上帝是否解救我們(men) ,我們(men) 都應該感謝上帝,苦難讓我們(men) 成長。但隨著係統閱讀,我的觀點走向了另一麵。答案是從(cong) 根本一步步推導出來的,理論能夠幫助我們(men) 厘清思考中混沌的方麵,這帶給了我發現的快樂(le) 。
其次,除了研究的起點是G老師指出的,整個(ge) 研究都是我主導的。G老師非常小心地避免了在討論時帶入她的觀點。她的討論隻關(guan) 於(yu) 我觀點的正誤與(yu) 疏漏,以及下一步可以思考的方向。
最後,G老師邏輯嚴(yan) 密,擅長通過極端情況的假設以及類比檢驗觀點的正誤。每次跟她討論都是一種享受。
研究後期
在研究的後期,我試圖證明對上帝感到感激這件事情本身是不reasonable的。在一篇題為(wei) Fitting Prepositional Gratitude to God is Metaphysically Impossible的論文的影響下,我試圖用感激中一定有想要報答對方的成分,報答上帝是不可能的,因此對上帝感到感激是不reasonable的的邏輯證明我的觀點。
G老師向我提出了兩(liang) 個(ge) 問題,第一是假如我把感激看作一係列更簡單的感情的集合(比如報答他人的欲望),其中一個(ge) 部分不合理能否說明整個(ge) 感激都不reasonable。第二,想要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比如報答上帝)是否一定是不reasonable的,比如,一個(ge) 困在海島上饑腸轆轆的人想要吃石頭是否reasonable。
基於(yu) 這樣的討論,我意識到我不能泛泛地談論對一個(ge) 不能被報答的人感到感激是否reasonable,這對於(yu) 我來說是一個(ge) 太難以駕馭的話題,我應該考慮到上帝的特殊性。
最後,這一部分的觀點被修改為(wei) 人對上帝的感激要麽(me) 基於(yu) 世俗的道德,要麽(me) 基於(yu) 宗教的道德,前者不適用於(yu) 上帝,後者本身就是不被reason的信仰的產(chan) 物(我在前文已經說明了本能不可以作為(wei) 理由,因此這裏沒有考慮本能)。
和G老師的溝通記錄如果沒有G老師的指導,我就不會(hui) 做出這樣的反思,論文的最後一部分就會(hui) 止於(yu) 對感激的合理性的武斷的判斷。
最後五節課寫(xie) 論文的步驟是先寫(xie) 由一個(ge) 觀點推倒到下一個(ge) 觀點的思路稿,再寫(xie) outline,再寫(xie) 初稿。這對於(yu) 我來說是最簡單的一個(ge) 部分,因為(wei) 我隻需回憶課上討論過的內(nei) 容,再按順序把它們(men) 寫(xie) 下來就行了。因為(wei) 討論本身從(cong) 基礎到細節循序漸進,寫(xie) 思路稿就非常容易。
寫(xie) 在最後
我會(hui) 把這門課程推薦給所有的同學。每周讀幾篇文獻,寫(xie) 一些反思,最後整理成文,不會(hui) 太多壓力,又保持了持續思考的節奏。我平時學校裏的課程除了英語以外都是中文授課,所以這是我為(wei) 數不多的用英文閱讀、寫(xie) 作的機會(hui) ,也是我對學術寫(xie) 作的初入門。
G老師的引導讓我體(ti) 會(hui) 了學術研究是一個(ge) 問出真問題,然後一步步假設、推理、推翻一些不成熟的論證、尋找答案的過程。
而且,我也學會(hui) 了對於(yu) 自己的觀點誠實,也許“不感謝上帝”並不是一個(ge) 討巧的立場,也許評委中很多認為(wei) 應該感謝上帝的老師,也許skeptical theism是一個(ge) 讓人對自己的道德判斷感到動搖的危險的流派,但是,隻要我認為(wei) 自己的觀點是正確合理的,我就應該真誠的表達它。
所以,這門課對於(yu) 我的意義(yi) 不僅(jin) 僅(jin) 是拿獎,而是通過追問式探討,學會(hui) 神學研究的思維方法,也掌握學術寫(xie) 作的技巧。
謝謝G老師以她的學識和講課技巧,讓我理解到寫(xie) 作最關(guan) 鍵的是推理論證,給我的學術之路開了個(ge) 好頭,也謝謝她的嚴(yan) 謹思辨,給我去年的這幾個(ge) 月帶來了很多快樂(le) 。
最後的2000字文章給了我很大的成就感,是我第一篇英文寫(xie) 成的論文,質量我非常滿意,希望以後我可以獨立寫(xie) 出更多好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