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美國公民隻將 0.01% 的慈善捐款捐給政府。如果政客們(men) 像他們(men) 聲稱的那樣有效地使用納稅人的錢,他們(men) 難道不能更成功地與(yu) 私人慈善機構競爭(zheng) 嗎?你的回答有什麽(me) 影響?
美國慈善捐贈及其對政府效能的影響分析
在美國人每年奉獻給慈善事業(ye) 的數千億(yi) 美元中,州政府隻收到其中的一小部分。慈善機構和國家的最終目標往往是一致的:促進社會(hui) 福祉,改善人們(men) 的生活。國家通常通過資助大量的普遍社會(hui) 服務來實現這一點,而慈善機構往往專(zhuan) 注於(yu) 保護社會(hui) 中某些弱勢群體(ti) 的利益。雖然在很多情況下,政府比私人慈善機構更有效率,但慈善機構的具體(ti) 位置填補了空缺,公眾(zhong) 對慈善機構和政府的看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使得政府無法與(yu) 私人慈善機構競爭(zheng) 捐款。因此,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自相殘殺對社會(hui) 有益,而是說他們(men) 的共存是實現共同目標的必要條件。
為(wei) 什麽(me) 慈善捐款主要流向私人慈善機構而不是政府,一個(ge) 直觀的答案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yi) 的競爭(zheng) 理念。這種推理聲稱,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的捐贈者,會(hui) 選擇為(wei) 機構作出貢獻,使其捐贈的影響最大化。然而,私營部門總是比政府部門更有效率的觀點是有誤導性的。政府可以以比私營部門更有效的方式提供許多公共服務。例如,在美國,私營部門在醫療保健行業(ye) 中所占份額明顯更高,2019年的人均醫療保健總支出約為(wei) 歐洲國家和加拿大的兩(liang) 倍,這些國家實行由政府支出資助的單一付款人模式,實現全民醫療。盡管從(cong) 預期壽命來看結果類似(OECD, 2020年)。同樣,政府在公共服務的運營中通常更有效率。例如,在英國,私有化後對鐵路的公共補貼實際上大幅增加,而保持國有運營的鐵路服務花費納稅人的錢更少(Simms & Reid, 2013)。這表明,國家在為(wei) 廣泛提供的社會(hui) 服務提供資金方麵效率更高。其中包括醫療保健、公共交通網絡和社會(hui) 保障網絡等服務。
這些服務需要龐大的官僚機構和大量資金才能運作。美國政府的優(you) 勢在於(yu) 其預算遠高於(yu) 美國人每年捐贈給慈善機構的3000億(yi) 美元,因此更適合資助大多數公共服務。
因此,在許多情況下,政府不僅(jin) 是最有效的,而且是提供關(guan) 鍵社會(hui) 服務的不可替代的行動者。
關(guan) 於(yu) 為(wei) 什麽(me) 私營部門效率更高的一個(ge) 常見論點是,存在一種不斷提高效率以獲得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激勵結構。例如,一個(ge) 在低收入社區提供教育資源的慈善機構,有一種直接的動機來證明它可以比其他履行類似職能的組織更有效地這樣做,從(cong) 而獲得更多的捐贈。反對者認為(wei) ,公共部門缺乏導致浪費和效率低下的激勵機製。上述公共部門的優(you) 點不僅(jin) 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一點,而且認為(wei) 公共部門幾乎沒有提高效率的動機的說法也是錯誤的。民主治理體(ti) 係中的政治家有提高效率的直接動機,因為(wei) 他們(men) 希望被納稅人再次選舉(ju) 。同樣,在國家內(nei) 部運作的官僚機構也有提高效率和改善程序的動機,因為(wei) 對它的負麵看法可能會(hui) 導致對該官僚機構的資金削減。例如,運輸部的浪費開支可能會(hui) 導致選民要求減少資金,甚至部分私有化。因此,在公共部門也存在類似的激勵,以提高效率和管理納稅人的錢。
考慮到國家通過資助公共服務來促進社會(hui) 福祉的效率往往更高,因此,競爭(zheng) 的同一推理路線將表明,大多數慈善捐款將流向國家,而不是私人慈善機構,這與(yu) 捐贈者的實際行為(wei) 相矛盾。這是由兩(liang) 個(ge) 主要因素造成的。首先,國家和私人慈善機構之間的關(guan) 係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競爭(zheng) 關(guan) 係。相反,政府和私人慈善機構在功能上是互補的,私人慈善機構能夠填補政府失靈或效率較低的小眾(zhong) 角色。因此,雖然國家可能在廣泛的人群可獲得的廣泛社會(hui) 服務方麵效率更高,但慈善機構往往專(zhuan) 注於(yu) 特定的弱勢群體(ti) 。例如,雖然國家可能是社會(hui) 安全網的有效提供者,為(wei) 貧困人口提供福利支票和食品券,被安置在貧困社區的具體(ti) 需求在第一時間被政府忽視或過去和當前的實例機構種族主義(yi) 的國家是那些可能更好,或獨特,由非營利組織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這樣的一個(ge) 社區。對政府來說“太小”的社會(hui) 問題,卻對人民的生活和福祉產(chan) 生巨大的負麵影響,可以通過慈善事業(ye) 來解決(jue) 。這一點政府是很清楚的,因為(wei) 政府對非營利組織有補助金和補貼。事實上,全球卓越公共服務中心(Global Centre for Public Service Excellence)的一項研究發現,“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一種所有製模式在本質上比其他所有製模式更高效”(Rao, 2015)。相反,本文認為(wei) 服務類型和情境因素通常決(jue) 定了私營部門與(yu) 公共部門的效率(Rao, 2015)。因此,得出的結論並不是說私人慈善機構或政府支出應該被廢除,而應該是兩(liang) 者的共存以一種最能服務於(yu) 社會(hui) 利益的方式相輔相成。
私人慈善機構填補政府無法或不願填補的空缺的觀點,進一步得到了慈善捐贈分配的支持。2018年,對國際事務以及環境和動物組織的慈善捐贈有所增加,對環境和動物組織的捐贈達到了曆史最高水平(giving USA, 2019)。目前,美國政府已經退出《巴黎協定》,並降低了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以支持經濟發展(蓬佩奧,2019)。此外,這屆政府也因處理國際事務而受到批評,美國外交政策的全球支持率下滑(Buttigieg & Gordon, 2020)。對這些領域的慈善捐款的增加可以被視為(wei) 對政府失敗的回應,並進一步支持政府與(yu) 慈善機構的互補性質。
此外,捐贈者青睞私人慈善機構,因為(wei) 他們(men) 通常比政府及其政策更有觀感。這有幾個(ge) 原因。首先,稅收在公眾(zhong) 中普遍不受歡迎。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發現美國人對政府稅收政策的看法,雖然少個(ge) 人今天比過去幾十年裏覺得他們(men) 付出太多的聯邦所得稅,這個(ge) 數字仍在一半左右的和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都相信他們(men) 支付的所得稅是不公平(蓋洛普,無日期)。事實上,自1956年以來,認為(wei) 自己繳納的聯邦所得稅太少的個(ge) 人比例從(cong) 未超過4%(蓋洛普,北達科他州)。因此,由於(yu) 對政府的義(yi) 務捐款存在敵意,以及認為(wei) 自己繳納的稅太少的人非常少,個(ge) 人不太可能願意向政府捐款。
其次,你捐贈給私人慈善組織的影響更容易被觀察和追蹤。給政府的捐款被投入到各種各樣的政府項目中。因此,捐贈者在捐款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捐的是什麽(me) 。雖然個(ge) 人可能支持增加對醫療保健、公路或教育的資金,但他們(men) 可能不支持增加對軍(jun) 事開支的資金,反之亦然。考慮到個(ge) 人往往無法控製自己的捐款支出,對於(yu) 那些熱愛教育的人來說,向專(zhuan) 注於(yu) 教育的私人慈善機構捐款更有吸引力。或者讓一個(ge) 對軍(jun) 隊充滿熱情的人向一個(ge) 專(zhuan) 門為(wei) 無家可歸的退伍軍(jun) 人提供經濟援助的私人慈善機構捐款。私人慈善機構為(wei) 特定的目標服務,這使得捐贈者在捐贈支出上有更多的選擇,因此對那些對特定事業(ye) 或特定社區充滿熱情的捐贈者更有吸引力。此外,向政府捐款具有內(nei) 在的政治性,政府經常會(hui) 分配開支,製定政策,而大部分人可能不同意,而慈善機構往往是沒有爭(zheng) 議的,普遍具有吸引力。
第三,政府是一個(ge) 腐敗和低效的官僚機構的想法是相當普遍的,許多人相信私營部門更有效率的敘述,盡管這是不準確的。與(yu) 政府相比,私人慈善機構因此更有同情心,被視為(wei) 良好的行動者,盡管低效和腐敗在私人慈善機構中同樣存在,甚至更多。私人慈善機構通常使用的廣告活動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它們(men) 描繪有同情心的需要幫助的人,以及激發強烈情緒的成功故事。雖然政客們(men) 也會(hui) 在競選中強調政府的成功,以達到連任的目的,但當權者的對手往往恰恰相反,指出政府的失敗,造成了政府的整體(ti) 形象不佳。這意味著,國家無法與(yu) 私人慈善機構競爭(zheng) 捐贈的一個(ge) 重要原因,不是與(yu) 私人慈善機構相比,國家的實際效率低下,而是與(yu) 私人慈善機構相比,國家的認知。
政府提供了許多關(guan) 鍵服務,這些服務對改善公眾(zhong) 的總體(ti) 社會(hui) 福利有著巨大的影響,其效率往往比私營機構高得多。然而,政府無法或不願意滿足這些需求,因此產(chan) 生了私人慈善機構的需求,旨在解決(jue) 這些特定的需求。個(ge) 人選擇向這些私人慈善機構捐款主要是因為(wei) 對政府的負麵看法,無論是在稅收方麵,認為(wei) 浪費資源,或通常作為(wei) 一個(ge) 同情的角色。此外,政府的政策和支出不可避免地會(hui) 引起爭(zheng) 議,並波及到涉及公共利益的廣泛問題。因此,那些非常重視選擇的捐贈者,或者主要關(guan) 注解決(jue) 具體(ti) 問題的捐贈者,會(hui) 轉向慈善機構,後者更關(guan) 注一個(ge) 沒有爭(zheng) 議的小眾(zhong) 領域。政府效率和慈善捐贈之間明顯脫節的含義(yi) ,既不是低效的政府應該被私營部門的非營利組織取代,也不是私人慈善機構的職能應該被國家蠶食。相反,我們(men) 應該得出的結論是,政府不能與(yu) 私人慈善機構競爭(zheng) ,因為(wei) 它們(men) 之間的關(guan) 係不應該是一種競爭(zheng) ,而應該相互補充,最終促進社會(hui) 的福祉。
Bibliography
Buttigieg, P., & Gordon, P. H. (2020, July 14). Present at the Destruction of U.S. Power and Influence. Foreign Policy.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7/14/trump-biden-foreign- policy-alliances/
Gallup. (n.d.). Taxes. Gallup.Com. Retrieved July 12, 2020, from https://news.gallup.com/poll/1714/Taxes.aspx
Giving USA. (2019, June 18). Giving USA 2019: Americans gave $427.71 billion to charity in 2018 amid complex year for charitable giving. https://givingusa.org/giving-usa-2019- americans-gave-427-71-billion-to-charity-in-2018-amid-complex-year-for-charitable- giving/
OECD. (2020). Health spending. OECD. https://data.oecd.org/healthres/health-spending.htm Pompeo, M. R. (2019, November 4). On the U.S. Withdrawal from the Paris Agreement.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s://www.state.gov/on-the-u-s-withdrawal-from-the-paris- agreement/
Rao, S. (2015). Is the private sector more efficient? A cautionary tale. Global Centre for Public Service Excellence. https://gsdrc.org/document-library/is-the-private-sector-more- efficient-a-cautionary-tale/
Simms, A., & Reid, S. (2013, April 25). “The private sector is superior”. Time to move on from this old dogma. 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3/apr/25/private-sector-superiority- mythbuster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