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熱容與比潛熱的概念

在給物質加熱或放熱的過程中,物質本身無非有兩(liang) 種變化,第一種是溫度改變,這與(yu) 比熱容有關(guan) ;第二種是發生相變,與(yu) 比潛熱有關(guan) 。下圖展示了水在吸熱過程中的幾個(ge) 階段: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從(cong) A 到 B 的爬坡期是水在吸熱的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但它並未發生相變,there's no phase change, it's always liquid。到達了水的沸點 B 時,溫度就不變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由 B點 到 C點 的吸熱過程中,水所吸的熱量把水分子之間的鍵打開(break bonds between molecules)。分子之間的聯結被破壞後,宏觀上就表現為(wei) 了相變,the liquid phase gradually changes into the solid phase of H2O。在 B 點處還都是液態水,在 C 點它們(men) 就已完全轉化為(wei) 了氣態水。

這裏要注意的是,相變時溫度雖然不變,但它也是一個(ge) 吸熱的過程,隻不過吸收的熱量用來增加分子的勢能,從(cong) 而發生“相”的變化了。到了上圖所示的 C 點全轉化為(wei) 氣相以後,水蒸氣如果繼續吸熱,因為(wei) 不再發生相變,它就會(hui) 用吸來的熱量繼續升溫。所以吸收熱量有兩(liang) 種效果,第一種是物體(ti) 不發生相變(水還是水,水蒸氣還是水蒸氣),但溫度升高,其實微觀上增加的是分子的動能;第二種是物體(ti) 溫度不變,但相發生變化(水轉變為(wei) 水蒸氣),這時微觀上增加的是分子之間的勢能。

比熱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 對應的是“相”不變,但溫度發生變化的過程,它的定義(yi) 是:"The energy transferred to 1kg of the substance causing its temperature to increase by 1K."  即 1kg 物質升高 1 K (或 1 攝氏度) 所需的能量,它的公式是: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公式中 c 是比熱容,Q 代表吸收或放出的熱量,m 代表物體(ti) 的質量,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是吸熱或放熱後溫度的變化量。由於(yu)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衡量的是溫度的變化,所以在計算過程中我們(men) 既可以用 “開爾文 K” 這個(ge) 單位也可以用 “攝氏度 degree C” 直接算,無需把開爾文轉換成攝氏度,因為(wei) 升高 1 K 和升高 1 degree C 是一樣的概念嘛!從(cong) 上述公式也可以看出比熱容的單位是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比如液態水的比熱容是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物理意義(yi) 就是要想把 1 kg 的水升高 1 K (或 1 攝氏度) 需要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的能量,這同時也是1 kg 的水下降 1 度所放出的熱量。

與(yu) 比熱容相對的是比潛熱 (specific latent heat),它對應的是物體(ti) 溫度不變但“相”發生改變的吸熱或放熱過程,比如由液態到氣態。它的定義(yi) 是:"The energy required to change the phase of 1kg substance from one phase to another phase without changing in temperature"。也是單位質量 (1 kg) 的物體(ti) 發生相變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熱量。這個(ge) “比 or specific” 就是指的除以物體(ti) 自身的質量,即單位質量。所以比潛熱的公式是: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公式中 L 是比潛熱,Q 是吸收或放出的能量,m 代表物體(ti) 的質量。和比熱容的公式相比少了一個(ge)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因為(wei) 比潛熱針對的是相變的過程,這個(ge) 過程中溫度不變。所以要注意到比熱容和比潛熱這兩(liang) 個(ge) 概念的不同。根據以上公式不難推得,比潛熱的單位是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比如冰融化成水的比潛熱是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這說明 1 kg 的冰融化成水需要吸收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的能量。同理,1kg 的水如果變成冰也會(hui) 釋放這麽(me) 多能量。

所以比熱容 c 針對的是物體(ti) 溫度變化、但“相”不變的過程,而比潛熱 L 針對的是物體(ti) 溫度不變、但“相”變的過程。這點不要混淆。下麵我們(men) 做到例題練一練:

100 g ice cube of 0 degree C is placed into a beaker containing 400 g water of 30 degree C.  The following data are given: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Assume there's no thermal exchange between water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alculate what's the final temperature of the water?

在解決(jue) 這種類型的問題時,我們(men) 首先要搞清楚誰吸熱、誰放熱,具體(ti) 是怎麽(me) 樣的一個(ge) 過程?冰放入水中,必然是冰吸熱、水放熱。零度的冰在這個(ge) 吸熱過程中有兩(liang) 個(ge) 過程,先吸熱融化成零度的水,零度的水還要繼續升溫(這一步很多同學會(hui) 忘記);而燒杯中原有的 30 度的水則是一直放熱,伴隨著不斷降溫,達到一個(ge) 最終的溫度 T。這個(ge) 過程中要明確,0度的冰所吸的總熱量應等於(yu) 30度的水所放出的熱量,能量守恒嘛。

那就先列一下 0 度的冰的吸熱公式: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等式右邊分兩(liang) 步,先是零度冰吸熱變為(wei) 零度水,然後是零度水升溫到最終溫度 T 攝氏度,我們(men) 把 “g” 轉換為(wei) “kg”,再把本題的已知代入到上式中有: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下一步再計算燒杯中初始 30 度的水降溫到最終溫度 T 所放出的熱量: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根據能量守恒,冰的吸熱等於(yu) 水的放熱: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這道題的重點有:
1、找到誰吸了熱,誰放了熱,然後列出吸熱等於(yu) 放熱的公式;
2、100g 的冰不僅(jin) 僅(jin) 融化成了100g 的水,之後這些 0 攝氏度的水還繼續吸熱升溫呢,這個(ge) 過程不要忘掉;
3、再求 比熱容與(yu) 比潛熱的概念 時可以直接用攝氏度代入數值,無需將 “攝氏度” 轉為(wei) 絕對溫度 “開爾文” 的形式,麻煩!
4、如果已知中給的是兩(liang) 、三位有效數字,那麽(me) 你的結果要保留兩(liang) 位有效數字。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點電荷的電場有什麽特點?點電荷電場說明

下一篇

能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場景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