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手如雲(yun) 的名校申請競爭(zheng) 中,如何讓自己的履曆真正脫穎而出?
陳同學的選擇是:挑戰 International EPQ 項目,並以預估 A* 的成績完成了一項聚焦電子工程核心元件的深度研究!他將校內(nei) 的物理、電子學知識延伸至真實的科研領域,在導師指導下,親(qin) 手設計電路、分析數據、攻克難題,不僅(jin) 收獲了寶貴的科研經驗,更提升了名校申請競爭(zheng) 力。今天,就讓我們(men) 一起走進陳同學的 IEPQ 之旅,看他如何選擇課題、克服挑戰、收獲成長!
Q
首先請做個(ge) 簡單的自我介紹吧。
陳同學:我是南京市金陵中學高二學生,學習(xi) 的 A-level 體(ti) 係課程,主修數學、物理和計算機。雅思總分 7.5 分,International EPQ項目預估成績是 A*。
Q
為(wei) 什麽(me) 選擇參加 International EPQ 項目?
陳同學:我選擇參加 IEPQ 項目,是因為(wei) 我想追求自己的夢想——劍橋和帝國理工,因此老師給我推薦了 IEPQ 項目。我對電子電氣工程領域非常感興(xing) 趣,這個(ge) 項目能讓我在導師指導下深入研究專(zhuan) 業(ye) 知識,把理論應用到實際中,提升科研能力。同時,我也想通過這個(ge) 項目鍛煉新的思維方式,學習(xi) 從(cong) 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jue) 複雜問題,這對我未來的學術和職業(ye) 發展都很有幫助。
Q
最終確定的 International EPQ 選題是什麽(me) ?為(wei) 什麽(me) 想做這個(ge) 選題?
陳同學:我最終的選題是:Differe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yristors, Diodes and Triodes晶閘管、二極管和三極管的區別與(yu) 應用研究
陳同學 選題內(nei) 容展示
最初我有三個(ge) 候選課題,包括半導體(ti) 器件應用、傳(chuan) 感器技術和電力電子係統優(you) 化,每個(ge) 課題我都非常感興(xing) 趣。但最終考慮到這三種電子元件在實際應用中更重要,技術也更複雜,所以我選擇進一步深入研究這個(ge) 課題。不僅(jin) 能夠加深我對這些元件的基本原理和應用表現的理解,也能讓我結合校內(nei) 學習(xi) 的物理和電子學的知識去提升自己的理論和實踐能力。
而且導師建議我結合未來職業(ye) 方向和興(xing) 趣,我個(ge) 人還是對電路和電子元件更有興(xing) 趣一點,因此我選擇深入理解半導體(ti) 元件的工作原理,並且挑戰更難的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
Q
可以科普一下這三種電子元件的應用區別或共性嗎?以及在研究中用到了哪些工具或方法?有哪些收獲呢?
陳同學:三種電子元件的表現是不太一樣的:
- 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性,適合用在整流電路中,在高頻電路中穩定性較好。
- 三極管:能放大信號,更適合放大電路,但高頻下穩定性和散熱能力較差。
- 晶閘管:適合開關電路,當達到門控電壓時會導通電流。
陳同學 研究結果展示
設計電路我主要使用了 Multisim軟件進行虛擬電路搭建,然後把這三種不同的電子元件放入不同的電路中去觀察它們(men) 的效果,從(cong) 而避免實際電路中環境因素和器件損壞的影響。
在收獲方麵,通過 IEPQ 項目,我深入了解到很多校內(nei) 沒學過的知識點。比如,半導體(ti) 在電壓小於(yu) 0.6 伏時電阻幾乎無限大,大於(yu) 0.6 伏時電阻逐漸減小,這是由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下空穴電子的轉移導致的。這些發現讓我對半導體(ti) 理論有了更紮實的理解。
Q
研究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麽(me) ?如何解決(jue) 的?
陳同學:最大的困難是實驗數據波動和不一致。因為(wei) 三種電路元件本身就有一些特性差異,尤其是在不同工作條件下,他們(men) 的表現總是不符合預期,所以導致實驗結果出現較大波動。比如測試晶閘管開關(guan) 特性時,不同批次元件的電流響應和耐壓性能差異很大,使我很難獲得一致的數據。我先求助導師,獲得的建議是要先檢查電路連接是否穩定,然後確保測試設備的參數設定都是對的。
因此我重新調整了實驗設計,並嚐試控製更多的變量來減少可能存在的誤差源。同時,我還增加了實驗的次數,可以確保大樣本的數據來減少偶然因素對結果的影響。通過這種方法,有效提高了實驗數據的可靠性,最終獲得了較為(wei) 一致和可靠的實驗結果。
Q
你如何將 IEPQ 經曆應用到大學申請中?
陳同學:我會(hui) 在個(ge) 人文書(shu) 中重點展示 IEPQ 項目,突出我的科研能力和對電子電氣工程的興(xing) 趣,並且 IEPQ 預估 A* 的成績也能證明我的學術潛力。麵試時我也能圍繞項目經曆與(yu) 考官交流,增加話題和競爭(zheng) 力。
Q
你對劍橋、帝國理工等英國名校的電子電氣工程專(zhuan) 業(ye) 申請有什麽(me) 心得?
陳同學:首先要打好校內(nei) 基礎,爭(zheng) 取 3-4 個(ge) 學科的 A* 成績;其次豐(feng) 富學術背景,比如參加競賽努力拿到一些不錯的獎項(我 AMC A 卷考了 133.5 分,進入前 1%;物理碗獲銀獎等),我也參與(yu) 了哈工大冬令營、港大工程夏校等項目;最後認真準備文書(shu) 和麵試,尤其是準備麵試時需要盡量積極的與(yu) 老師談話,並訓練清晰講解題目、表達解題思路的能力。
Q
你是怎麽(me) 看待你的supervisor的?你認為(wei) 他在你的課題研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陳同學:我認為(wei) 我的 supervisor 導師是亦師亦友的。首先為(wei) 什麽(me) 是朋友關(guan) 係,是因為(wei) 在他的課上我不會(hui) 感到有壓力,沒有那麽(me) 緊張。我在課下也會(hui) 與(yu) 導師討論我自己喜歡的電子電氣領域的書(shu) 籍,把我自己喜歡的書(shu) 分享給他。
而作為(wei) 老師,他在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上給了我很多幫助,比如我用 Multisim 軟件仿真時,元件在特定電壓下工作異常,他幫我分析了電路設計和參數設置的問題,建議我調整電流電壓初始條件,還引導我思考元件的非線性特性。
根據建議,我重新調整電路的初始設置,並且進行新的測試,最終得到了合乎預期的結果。同時,導師給了我很大的自主空間。他讓我自己選擇課題研究的框架和方法,並讓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些讓我在獨立思考和決(jue) 策方麵獲得更多的成長。
Q
你認為(wei) IEPQ 項目對你的主要收獲和幫助是什麽(me) ?如果用五個(ge) 詞或短語來概括這段旅程,你會(hui) 選擇哪些詞?
陳同學:我會(hui) 選擇以下三個(ge) 詞:
緊張:因為(wei) 項目成績關(guan) 係到申請材料,聽說滿分才能拿 A*,所以我非常緊張,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正是這種緊張情緒,促使我把 planning table 盡可能寫(xie) 到最滿,還有 production log 會(hui) 盡量體(ti) 現整個(ge) 研究過程中所有的問題、困惑以及解決(jue) 方式。
挑戰:因此第一次接觸課外知識點,並且需要獨立查資料、分析數據、撰寫(xie) 結果和感想,整個(ge) 過程很鍛煉個(ge) 人能力。
創新:我通過查閱知乎、知網等電路設計的資料,自己在軟件上進行電路搭建,再把它們(men) 運用到實際當中。因為(wei) 這些電路都是我自己搭的,所以我有很多的感悟,同時提高了我的動手和創新能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