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在宇宙金融中心的紐約,坐落著由收購大王Henry Kravis和媒體(ti) 巨頭David Geffen慷慨捐贈、號稱耗資超63億(yi) 美金的兩(liang) 棟豪樓——而這,正是哥大商學院的全新教學基地!
哥大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簡寫(xie) CBS),全球頂尖M7成員之一,更是出了名的“高冷女神校”——申請難度堪稱地獄級!對於(yu) 夢想赴美讀商科的同學們(men) ,它絕對是心中的白月光!
在它家王牌碩士項目裏,會(hui) 計與(yu) 基本麵分析碩士(MSAFA),又稱是金融分析界的頂配天花板~
為(wei) 啥?憑借紐約核心資源 + 硬核到爆的課程 + STEM項目光環,3個(ge) 學期就能帶你直通金融核心圈!
該項目的就業(ye) 也非常可觀:根據官網公布的23年就業(ye) 報告顯示,畢業(ye) 生就職公司包括美國銀行、巴克萊銀行、德意誌銀行、高盛等頂級投行。
這麽(me) 頂級的項目,錄取難度也可想而知,23年和24年錄取率分別隻有9%和10%。
今天我們(men) 超幸運采訪了剛拿下2025Fall MSAFA入場券的機構學員L同學!
憑借橫跨中美IB、PE、VC領域的多元化頂級實習(xi) 經曆、出色的NYU社團領導力及頂尖標化成績,她從(cong) 全球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更牛的是,她手握芝大、杜克、LBS、帝國理工等一眾(zhong) 頂尖offer,最終情定哥大MSAFA!
想知道L同學的申請製勝秘笈和選擇哥大的深層原因?
L同學錄取檔案
# 申請概況:
🏫本科背景:
- 紐約大學主修經濟學,輔修數學
💡錄取結果:
- Columbia University MSAFA哥大會計與基本麵分析
- Columbia University MSBA哥大商業分析
- UChicago MS in Finance芝大金融學
- Duke MMS: Foundations of Business杜克大學商業基礎
- JHU MS in Finance約翰霍普金斯金融學
- ICL MSc Management帝國理工管理學
- LBS MS in Management倫敦商學院管理學
- HKUST MIMT香港科技大學國際管理學
# 主要簡曆:
- 四段金融方向的實習兩段國內(IB+PE)兩段國外(IB+VC)
- NYU 金融社團Eboard
- NYU CSSA外聯部長+舞蹈社社長
01、申請研究生的契機是什麽(me) ?
其實一開始我也有在積極找工作,但這兩(liang) 年整體(ti) 就業(ye) 環境確實不太理想,尤其對國際學生來說,機會(hui) 相對更少一些。如果未來有可能回國發展的話,我也希望能多給自己留一些選擇的空間。
所以在找工作的同時,我也開始準備研究生申請。另外,現在很多崗位對專(zhuan) 業(ye) 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本科學到的知識有時候不太夠用。
我就希望能通過研究生階段更係統地學習(xi) ,掌握一些更前沿、更實用的技能,讓自己在求職時更有競爭(zheng) 力。
最後,我覺得讀研其實也是一個(ge) 很好的拓展人脈和了解行業(ye) 的機會(hui) 。能和老師、同學、校友多交流,接觸更多項目或實習(xi) ,對未來發展也會(hui) 有幫助。
所以對我來說,申研既是對當前就業(ye) 市場現實的回應,也是想通過進一步學習(xi) 來提升自己、拓寬未來的可能性。
02、如何確定選校和項目?
一開始我是先申請英國的學校,因為(wei) 他們(men) 的截止時間普遍比較早。我最開始就是想要早點準備、早點提交,也能給自己多一點選擇的空間。
趁著這個(ge) 階段我也把主文書(shu) 寫(xie) 好了,這樣後麵申請美國的項目就不會(hui) 那麽(me) 趕了,心態上也更穩一點。
美國申請的話,我的策略也是盡早申請,像Duke、JHU、MIT、Yale、Cornell、Chicago這些學校我基本一開始就交掉了申請。
因為(wei) 當時已經拿到了倫(lun) 敦商學院和帝國理工的offer,所以我心裏感覺有個(ge) 保底,那美國這邊就可以大膽一點去衝(chong) 排名高的項目。
哥大的兩(liang) 個(ge) 項目我是比較後麵才申請的。一開始其實還在猶豫要不要申Stats統計項目,感覺相對好申一點,門檻低一些。
但後來因為(wei) 英國那邊已經有offer了,美國這邊Duke Fuqua我也交了留位費,就覺得不如去申一個(ge) 真正想去、含金量高一些的項目,最後就申了MSAFA和MSBA這兩(liang) 個(ge) 項目。
在所有offer裏我最終選擇了哥大的會(hui) 計與(yu) 基本麵分析項目:
1️⃣一個(ge) 是地理位置——紐約的資源是真的很多,不管是實習(xi) 、社交、還是將來的就業(ye) 機會(hui) 都非常集中。
2️⃣再一個(ge) 是我本科四年也在紐約,對這個(ge) 城市還是蠻熟悉的,生活上很有適應感。
3️⃣還有就是哥大商學院本身的資源和校友網絡非常強,像MSAFA這個(ge) 項目特別強調估值建模、財務報表分析這些技能,我覺得對未來求職是非常實用的。
4️⃣而且這個(ge) 項目相對來說比較小眾(zhong) 一些,專(zhuan) 業(ye) 度很高,更適合我想走的方向。
總體(ti) 上我選校的時候主要還是看兩(liang) 個(ge) 維度:一個(ge) 是學術匹配度,包括課程內(nei) 容是不是我感興(xing) 趣、有沒有技術含量;另一個(ge) 就是地理位置,看這個(ge) 地方的就業(ye) 資源、行業(ye) 機會(hui) 怎麽(me) 樣。
項目方麵我比較關(guan) 注課程設置、實戰機會(hui) 、校友資源,還有整體(ti) 的就業(ye) 率。
03、可以談一談自己的實習(xi) 經曆嗎?對本科生尋找實習(xi) 有什麽(me) 建議?
我在本科期間做了四段金融行業(ye) 的實習(xi) ,國內(nei) 和國外各兩(liang) 段,涵蓋了賣方研究、企業(ye) 財務還有資產(chan) 管理等不同的職能方向。
其實一開始我也不太確定自己最感興(xing) 趣的領域是什麽(me) ,所以是有意識地去做一些不同類型的嚐試。
通過這些多元化的實習(xi) ,我慢慢摸清楚了自己的職業(ye) 偏好,也對金融行業(ye) 的不同模塊有了更立體(ti) 的理解。
比如在國內(nei) 的實習(xi) 中,會(hui) 更強調政策麵解讀和市場情緒,很多時候你要去理解宏觀環境對某個(ge) 行業(ye) 或公司的影響;而國外的實習(xi) ,比如在資產(chan) 管理或者企業(ye) 財務方麵,會(hui) 更強調數據建模、邏輯推演這些硬技能。
這種對比其實很有意思,也讓我意識到自己更偏好數據驅動、分析導向的工作方式。這些經曆不僅(jin) 幫我驗證了興(xing) 趣,也讓我意識到哪些地方還需要提升。
比如在建模能力、財務分析的深度上,我覺得還可以更係統一些,這也是我後來決(jue) 定申請哥大MSAFA的原因之一——希望通過專(zhuan) 業(ye) 的訓練把這些能力補上。
至於(yu) 找實習(xi) 或者科研項目,我的建議是多嚐試,充分利用一切身邊的資源。
我一開始找實習(xi) 的時候,其實沒有什麽(me) 人脈資源,很多都是通過學校Career Center、LinkedIn cold message、還有一些行業(ye) 論壇或者公眾(zhong) 號投的簡曆。前期會(hui) 有很多石沉大海的情況,但我覺得隻要堅持,量變一定能帶來質變。
還有一個(ge) 建議是:不要害怕從(cong) “小”機會(hui) 開始。
很多同學一上來就隻盯著大廠或者大投行,但其實一些中小型機構或者研究助理的崗位,反而更容易上手,學習(xi) 的東(dong) 西也更接地氣,對之後申請更大的平台其實是很好的鋪墊。
04、對標化出分有什麽(me) 建議?
提前規劃,提前準備。這樣不會(hui) 因為(wei) 太著急需要出分,影響自己的心態和狀態。並且給自己時間及時調整薄弱的環節,給自己重考的機會(hui) 。
我是大三暑假前5月份把GRE考出來的,這樣後麵就可以全身心準備文書(shu) 和項目申請了。
05、有參加麵試嗎?有的話可否分享下麵試經驗?
我參加了芝加哥、港大、杜克、LBS、哥大的機器麵試和人工麵試。
我認為(wei) 核心都差不多,主要要在麵試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了解不同學校的特色和項目優(you) 勢以及自己的優(you) 勢。
我認為(wei) 問的比較多的有:Why program、 Why school、Long term/short term goal、Why major等等比較常見的問題。
從(cong) 網上找一些麵經,可以自己和自己模擬麵試。把麵試回答錄下來看一下自己的表情和內(nei) 容有沒有不自然,需要調整的地方。麵試的時候放輕鬆,自信一些,當作和麵試官聊天。
06、你認為(wei) 美國商科碩士申請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我覺得看個(ge) 人的優(you) 勢和缺點,取長補短很重要。
比如說我個(ge) 人就是文書(shu) 、實習(xi) 經曆和麵試比較出眾(zhong) 。所以我會(hui) 多花一些時間突出我的優(you) 點。
可以提前查資料,看看目標學校比較看重什麽(me) 的特質,然後對主文書(shu) 做微調來突出這方麵的特質。
我的文書(shu) 主要是把自己的經曆串起來,然後會(hui) 體(ti) 現出自己比較適合這個(ge) 學校和項目。
07、如何了解到機構的?機構為(wei) 申請提供了哪些幫助?
我是通過家裏親(qin) 戚了解到機構的。他之前在這邊實習(xi) 過,對這個(ge) 機構評價(jia) 特別好,就推薦我也去了解一下。
之後我和媽媽一起去了機構在上海的辦公室,和老師麵聊了一次,感覺他們(men) 整個(ge) 團隊非常成熟,思路很清晰,而且不會(hui) 那種“流水線式”地推進,而是會(hui) 根據每個(ge) 學生的情況做個(ge) 性化的規劃。
交流下來讓我覺得很安心,於(yu) 是我在大三的那個(ge) 暑假就簽約了,也比較早地進入了申請準備狀態。
從(cong) 簽約開始,他們(men) 就幫我做了一個(ge) 整體(ti) 的規劃,包括:選校策略-文書(shu) 輔導-麵試準備。
老師們(men) 會(hui) 結合我的學術背景、實習(xi) 經曆和職業(ye) 目標,幫我製定一個(ge) “衝(chong) 穩保”結合的選校名單。
比如我一開始就明確想衝(chong) 刺美國Top項目,同時也保底英國的學校。機構就建議我先申英國,抓住早申優(you) 勢,也把總文書(shu) 提前寫(xie) 好,為(wei) 美國項目做準備。
每一所學校的文書(shu) 還會(hui) 有針對性的輔導,我們(men) 會(hui) 先構思好,列好大綱,再一起打磨內(nei) 容、結構和表達。
提交申請之後,一旦收到麵試通知,他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安排模擬,包括Behavioral問題、Technical題目,還有針對不同學校的風格調整。
整體(ti) 下來我覺得,機構讓我的申請季很安心,沒有太大的焦慮感。
08、申請季的心態如何?有什麽(me) 話想對未來的申請者說嗎?
申請季肯定是會(hui) 有一些焦慮的,但我覺得及時調整好心態,關(guan) 注自身,對自己有信心很重要。
可以第一輪多申一些學校,有保底和衝(chong) 刺,這樣收到offer之後就會(hui) 定心很多。
然後後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拿到的offer隨時調整,給自己多一些機會(hui) 。
希望學弟學妹都可以申請到自己心儀(yi) 的夢校!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