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院士的研究生或者博士是怎樣一番體驗?

俗話說的好,在研究生或博士階段,選擇一位好導師的重要性遠大於(yu) 選擇名牌大學。好的導師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e) ,與(yu) 此同時在職業(ye) 道路上也有所發展。

院士身為(wei) 科研工作者中的絕對“雞頭”,也會(hui) 帶研究生。很多人會(hui) 認為(wei) ,有一個(ge) 院士導師就相當於(yu) 有了一個(ge) 極高的平台,以後隻要在學術圈,就算成果再差,也總會(hui) 有一個(ge) 好的歸宿;也有的人認為(wei) ,院士導師雖好,但無法給自己充足的指導,隻是徒有其表。那麽(me) ,成為(wei) 院士的研究生或博士究竟是怎樣的一番體(ti) 驗呢?

當院士的研究生或者博士是怎樣一番體(ti) 驗?

圖源:知乎

在本期推文中,小科采訪到兩(liang) 位目前正在院士門下就讀的博士生和一位碩士生,一起來聽聽TA們(men) 對於(yu) 院士導師的看法。

基本情況介紹

A博士

985博四在讀,導師為(wei) 中科院院士,五篇一作SCI論文(其中四篇一區、一篇二區),目前在海外博士聯培,未來計劃到海外從(cong) 事博後工作。

B博士

研究院博三在讀,導師為(wei) 中國工程院院士,一篇一作SCI論文(中科院二區Top),目前在海外博士聯培,對未來暫無確定規劃。

C碩士

985碩三在讀,導師為(wei) 中科院院士,兩(liang) 篇一作SCI論文(其中一篇一區、一篇二區),未來計劃到高中當老師。

訪談內(nei) 容Q1:你是如何成為(wei) 院士子弟的?

A博士:

“我是本科和博士都在同一個(ge) 單位。本科的時候跟隨學院裏的年輕老師做了一些科研項目,並且發表了一篇小論文,後來誤打誤撞就走上了直博的不歸路。

當時想的是既然已經本校直博了,那就選最好的導師,所以頭鐵聯係了學院裏的一位院士。沒想到大佬給了我非常積極的回複,加上自己在夏令營階段拿到了優(you) 秀營員,所以最終很順利地成為(wei) 了院士的學生。”

B博士:

“本科期間我就讀於(yu) 一所雙一流,因為(wei) 競爭(zheng) 激烈所以沒能保研。考研階段因為(wei) 英語發揮得不好,所以隻能去一所西部的普通985高校。經過三年的努力,發了幾篇不錯的文章,自認為(wei) 能夠在學術道路上有所建樹,所以就想著找一個(ge) 好的平台和好的導師。

後來經過了解發現研究所的競爭(zheng) 壓力相對較小,於(yu) 是聯係了一個(ge) 國家部委直屬的研究所。之前聯係的導師是一位院士團隊的優(you) 青,其實當時已經聯係好了,但是因為(wei) 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當時導師的手裏沒有招生名額了,所以給我掛到了院士名下。雖然誤打誤撞進入院士課題組,但老師依舊非常負責,讓我跟組會(hui) 並可以使用組內(nei) 資金。”

C碩士

“其實一般情況下我老師是不招收碩士生的。但是因為(wei) 保研麵試的時候,我本來選中的老師沒有招生名額了,並且自己當時是所有人裏麵排名第三,屬於(yu) 無處可去,最後把我分到了院士手裏。”

當院士的研究生或者博士是怎樣一番體(ti) 驗?

圖源:網絡

Q2:日常的科研工作由誰來指導?

A博士:

“我的日常科研工作基本由課題組當中的一位優(you) 青老師來帶,但是遇到一些博士畢業(ye) 論文方向性或是需要調用其他資源時,我會(hui) 聯係自己的導師。另外導師簽字的文件需要聯係秘書(shu) 拿到簽字權。總之就是關(guan) 鍵時刻才麻煩導師,其他時候要麽(me) 自己解決(jue) ,要不然聯係課題組其他老師。”

B博士:

“我們(men) 導師非常負責,雖然自己平日非常忙,而且空閑時間很少,但是還是會(hui) 親(qin) 自帶所有的博士生。目前課題組裏麵所有在讀博士加起來基本要10多個(ge) 人,都是老師親(qin) 自指導,從(cong) 不會(hui) 讓其他老師插手。所以目前的狀態就是,大部分時候自己來推進工作,實在遇到解決(jue) 不了的給老師發郵件,約線上meeting聊一聊。”

C碩士

“我目前隻見到過導師一次,就是開題的時候,甚至導師都不知道我是TA的碩士生。之前所有的科研工作都是一位小導師帶著我做,甚至碩士畢業(ye) 論文也是和TA一起確定的方向。”

當院士的研究生或者博士是怎樣一番體(ti) 驗?

圖源:知乎

Q3:你認為(wei) 院士導師對自己科研方麵的影響是什麽(me) ?

A博士:

“我可以總結為(wei) 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方麵是平台,另外一方麵是資源。從(cong) 平台上來說,導師能夠給我們(men) 提供國內(nei) 最頂尖的科研環境和設備,並且團隊裏麵的小導師實力也都非常強,所以隻要我們(men) 自己有想法,所有的工作都是可以迅速推進的。

就算遇到團隊內(nei) 部無法解決(jue) 的問題,也會(hui) 及時和其他團隊溝通來解決(jue) 問題。資源方麵,我認為(wei) 最為(wei) 顯著的影響就是資金支持。我們(men) 這個(ge) 學科其實非常燒錢,但是隻要學生有好的idea並且有較為(wei) 可行的計劃,導師都會(hui) 全力支持。”

B博士:

“我認為(wei) 從(cong) 導師的身上學到最多的是對待科研的態度和精神。比如,導師雖然年齡較大,但是依然奮戰在科研一線,自己還在讀文獻、學習(xi) 新知識。很多時候,導師都要求我們(men) 對於(yu) 科研要百分百認真,所有的成果要經得住推敲和考驗,不能單純為(wei) 了短平快而追熱點,這些對於(yu) 我日後的科研工作來說影響比較深遠。”

當院士的研究生或者博士是怎樣一番體(ti) 驗?

圖源:知乎

C碩士

“我認為(wei) 幾乎沒有影響。因為(wei) 自己本身對科研並無興(xing) 趣,讀研單純是為(wei) 了提升學曆,所以對這方麵的感知並不強烈。”

Q4:你認為(wei) 院士導師對自己未來的職業(ye) 發展有何影響?

A博士:

“我認為(wei) 導師的名氣一定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幫助自己尋求好工作,但是更多其實還是要靠自己。並不是說導師是院士就可以不努力工作,事實上導師動用自身資源和關(guan) 係推薦的一些師兄師姐都是自身能力本來就超群的。

所以我認為(wei) ,雖然導師的名氣可以在一定程度幫到我,但歸根到底還是要有一定的自身實力。”

B博士:

“從(cong) 團隊當中畢業(ye) 的師兄師姐情況來看,導師基本上會(hui) 在力所能及並且合規的範圍內(nei) 努力幫助大家取得更好的發展。比如找工作的時候可以幫忙撰寫(xie) 推薦信等。

但是如果涉及到申請基金之類的事情,導師也是愛莫能助。所以我認為(wei) ,導師的名氣隻是一方麵,如果一個(ge) 院士團隊的博士生還在學術圈當中混得不如意,導師可能也並不願意過多提攜。所以一切還是要靠自己。”

C碩士

“可能院士導師對於(yu) 博士生找工作幫助較大,而對於(yu) 碩士來說影響相對較小,畢竟很長時間都難以見到一麵。從(cong) 碩士師兄師姐來看,大部分會(hui) 選擇到其他行業(ye) 工作或是不從(cong) 事科研,隻有一小部分會(hui) 繼續升學讀博。”

當院士的研究生或者博士是怎樣一番體(ti) 驗?

圖源:知乎

Q5:你認為(wei) 課題組內(nei) 氛圍如何?

A博士:

“我們(men) 組人比較多,所以有時候會(hui) 出現大家相互之間並不認識的情況。整體(ti) 氛圍上我認為(wei) 還可以,因為(wei) 都是幾個(ge) 小導師在帶,大家也是各自分管好各自的學生即可。”

B博士:

“我們(men) 組的氛圍非常好,因為(wei) 導師對大家一視同仁,剩下的其他雜活有秘書(shu) 和其他老師來做,我們(men) 學生隻需要安心做好科研就好。如果非要說有什麽(me) 的話,就是如果同年級的一個(ge) 人發了論文,會(hui) 迫使其他人瘋狂卷成果。”

C碩士

“組內(nei) 氛圍整體(ti) 還可以,大家也是根據各自的就業(ye) 目標和計劃來按部就班努力。”

當院士的研究生或者博士是怎樣一番體(ti) 驗?

圖源:知乎

Q6: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hui) ,是否還會(hui) 選擇院士導師?

A博士:

“我認為(wei) 我可能還是會(hui) 選院士導師。因為(wei) 導師給了我非常高的平台和幫助,就拿我現在的研究課題來說,如果放到一些小的課題組可能光設備和耗材就無法實現。所以我認為(wei) ,院士導師雖然不一定能夠確保上限,但是至少可以確保一定的下限。”

B博士:

“我認為(wei) 還是會(hui) 選擇。因為(wei) 導師教給自己的並非簡單的科研知識,更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跟著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能夠學到的非常多,絕不是發幾篇論文能夠比擬的。”

當院士的研究生或者博士是怎樣一番體(ti) 驗?圖源:知乎

C碩士

“我本身也不是自己選擇,屬於(yu) 誤打誤撞,但事實證明的確幫助不大。所以對於(yu) 我來說,可能選擇一個(ge) 不那麽(me) push的課題組和非常友好的導師會(hui) 更好。”

Q7:你推薦什麽(me) 樣的學生選擇院士導師?

A博士:

“通過觀察課題組較為(wei) 成功的學生,可以發現他們(men) 基本上都具有一個(ge) 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自驅力以及超強的個(ge) 人能力。院士或是一些優(you) 青作為(wei) 導師可能的確會(hui) 缺乏實際指導的時間,這就極大需要依靠自己來完成科研項目。

事實上,很多學生能夠得到的指導最多就是idea或是基本的科研方向,具體(ti) 內(nei) 容如何實施和編排主要還是看個(ge) 人。因此,我十分推薦那些想走科研路並且在碩士階段已經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同學選擇院士作為(wei) 博導。”

B博士:

“老師總是會(hui) 向我們(men) 強調做科研就像是坐冷板凳,要承受住好的成果出的慢這個(ge) 事實。因此,我認為(wei) 院士團隊更適合一些經濟條件較好且真心想做科研的學生選擇。

而對於(yu) 一些經濟條件欠佳的同學來說,可能‘活著’才是首要目標。”

C碩士

“如果要推薦的話,我認為(wei) 是從(cong) 本科以來有著良好的學科基礎知識並且堅定走科研路的學生比較適合選擇院士做導師。但凡對於(yu) 做科研有一點的猶豫,都不要選擇院士導師。因為(wei) 課題組基本以做科研為(wei) 主,平日也非常忙,可能實習(xi) 或做其他工作的時間會(hui) 比較少。”

當院士的研究生或者博士是怎樣一番體(ti) 驗?

圖源:網絡

當院士的研究生或者博士是怎樣一番體(ti) 驗?

圖源:知乎

寫(xie) 在最後

綜上來看,成為(wei) 院士子弟並非是進入了保險櫃,而是同樣也需要經曆各種艱難險阻最終才能順利畢業(ye) 。甚至更加具體(ti) 來說,院士子弟隻適合小部分人,大多數的同學更加適合能夠手把手指導的老師來帶。

所以,做院士導師的學生,有時就像圍城一般,城裏的人拚命想出去,而城外的人又拚命想進來,大家互相並不了解對方的苦衷。因此,珍惜當下可能對於(yu) 大多數研究生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MC10競賽備考小白必看!AMC10競賽考什麽?難度相當於國內幾年級數學水平?

下一篇

賓州州立大學將審查12所分校!部分校區或將關閉!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