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輕醫生真的不願下臨床了嗎?

自從(cong) 科研實力成為(wei) 醫院排名和評比的標準以來,醫院以“科研成果”作為(wei) 醫生晉升指標,導致醫生教授們(men) “紙上談病”現象屢見不鮮。各大醫院的年輕醫生也紛紛忙於(yu) 論文、晉升,臨(lin) 床技術越來越退步的觀點更是甚囂塵上,但這是因為(wei) 現在年輕醫生真的不願下臨(lin) 床了嗎?對於(yu) 這個(ge) 問題,我首先堅定地回答“不是”。

年輕醫生不是不願下臨(lin) 床,而是不能下臨(lin) 床,究其原因內(nei) 裏是醫院的評價(jia) 體(ti) 係在逼迫年輕醫生不得不先搞科研,我們(men) 可以從(cong) 幾個(ge) 不同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ge) 問題。

年輕醫生對臨(lin) 床抱有的熱情從(cong) 未停歇

我為(wei) 什麽(me) 堅定地說現在年輕醫生不是真的不願下臨(lin) 床了,是因為(wei) 作為(wei) 一名從(cong) 臨(lin) 床醫學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學生,我非常清晰地知道從(cong) 醫學生進入醫學院學習(xi) 開始,大家付出了成千上萬(wan) 倍的努力,都是為(wei) 了成為(wei) 一名真正的臨(lin) 床醫生。每一個(ge) 人進入臨(lin) 床醫學學習(xi) 的初心,都是想要“成為(wei) 一個(ge) 心外科/腎內(nei) 科/骨科……醫生”。

當大家終於(yu) 畢業(ye) ,成為(wei) 一名年輕醫生時,泡在臨(lin) 床學習(xi) 、打磨自己,使自己盡快成長為(wei) 一名能獨當一麵的好醫生也是絕大多數年輕醫生的想法。我的碩士同學在畢業(ye) 後,就進入了市級醫院成為(wei) 了一名腎內(nei) 科醫生,天天和我們(men) 分享地最多的就是她在臨(lin) 床上能看到患者一步步好轉的成就感、能有上級醫師教導臨(lin) 床經驗的幸福感以及對自己成長的滿足感。

作為(wei) 一名年輕醫生,我們(men) 的熱血並沒有冷卻,都在向往著成為(wei) 《實習(xi) 醫生格蕾》、《豪斯醫生》等等這樣的“酷”醫生,能掌握一手精湛的醫術,時刻準備著在臨(lin) 床上發光發熱。

再者,從(cong) 實際意願角度上來說,隻需要在臨(lin) 床上工作,一步步積累經驗就能晉升,對於(yu) 年輕醫生來說反而工作壓力更小,他們(men) 可以盡自己所能專(zhuan) 注於(yu) 一件事情。相反,科研才是年輕醫生臨(lin) 床工作以外的額外負擔,如果選擇可以不用進行科研,幾乎絕大部分年輕醫生都會(hui) 願意僅(jin) 從(cong) 事臨(lin) 床工作,畢竟能少做點與(yu) 飯碗無關(guan) 的事,又何樂(le) 而不為(wei) 呢。

層層加碼才是阻止年輕醫生去臨(lin) 床的首要原因

現在大醫院裏的年輕醫生常常身不由己,一畢業(ye) 進入工作崗位,就被迫作為(wei) 新鮮血液去為(wei) 科室、醫院的科研指標進行努力和貢獻。博士同學Y女士今年進入了一所部級省三甲醫院,但入職時與(yu) 醫院簽訂的協議便是三年合同製,明確規定了三年考核期內(nei) 要達到種種科研要求,如申請國自然基金、發表論文幾區幾篇等等,才能在三年後轉為(wei) 正式編製,不然就自動離職。

而她所在的科室也在為(wei) 申請重點學科而努力,對於(yu) 新進的年輕醫生也寄予了不一樣的厚望,希望她能先在實驗室專(zhuan) 心脫產(chan) 搞科研,“先一鼓作氣趁早把科研要求達到,臨(lin) 床什麽(me) 時候再學都來得及。”Y女士說,這是科室主任在入職談話時對她傳(chuan) 達的中心思想。

就國內(nei) 大三甲醫院和科室的發展需要來說,以科研評價(jia) 為(wei) 核心早就是全國的大趨勢,全國的知名醫院,協和、華西、同濟、湘雅、齊魯等等在臨(lin) 床診療技術上都是拔尖的,已經不能拉開很大的差距了,但醫院的名氣、國家的扶持等等總需要依靠一些實際的指標來確定,而科研就是這個(ge) 除臨(lin) 床外的首要標準。

科室為(wei) 了獲評重點學科、醫院為(wei) 了獲得排名晉升,都將科研指標一層一層加到年輕醫生身上,讓這些年輕醫生不得不脫離臨(lin) 床,專(zhuan) 心去搞科研。

這些加碼的壓力,已經讓年輕醫生不得不為(wei) 生活所迫,“搞科研才能保住工作,才能獲得晉升”。

而他們(men) 也會(hui) 把類似於(yu) 這種“經驗教訓”一般的言論作為(wei) 寶貴經驗傳(chuan) 遞給學弟學妹們(men) ,讓他們(men) 重視科研,“讓以後的路走得更順利”。造成了在大眾(zhong) 眼中,許多年輕醫生不願意下臨(lin) 床,更喜歡進實驗室,在收入不低的同時,還能更容易出“科研成果”,職稱晉升也相對更快。

這實在是屬於(yu) 因果倒置了就像大家寫(xie) “八股文”,是由於(yu) 寫(xie) 其他文體(ti) 就不能中第,而不是大家喜歡寫(xie) “八股文”才不願意寫(xie) 其他文體(ti) 。若是要解決(jue) 這一現象,不是靠勸年輕醫生多下臨(lin) 床,而是讓他們(men) 可以不被迫做科研。

年輕醫生能否臨(lin) 床科研兩(liang) 不誤

既然年輕醫生願意去臨(lin) 床,而醫院的科研指標一時半會(hui) 兒(er) 也不能完全取消,有人就會(hui) 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科研不負臨(lin) 床?”。從(cong) 個(ge) 人的經驗來看,有但不多。“全才”固然是好的希冀,但是對於(yu) 年輕醫生來說,無論是臨(lin) 床還是科研都不是簡單而又輕鬆的事情,每一項工作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才能出成果、有成績。

成為(wei) 科研人才不是想象之中那麽(me) 簡單,再加上外界“卷”的因素,導致科研不再是可以簡單的分析和匯總臨(lin) 床數據,往往需要鑽到實驗室裏“在分子、細胞、動物等等上拿出實質性的驗證證據”。

因此,現在的年輕醫生為(wei) 了避免“什麽(me) 都做,什麽(me) 都不行”這樣無用的努力,總需要在臨(lin) 床和科研兩(liang) 者中做出一個(ge) 權衡選擇。再加上晉升和留任的指標已經卡死需要科研成果,大部分年輕醫生在初期的重心都會(hui) 向科研傾(qing) 斜。而且醫院規模越是大型,這樣的傾(qing) 向就會(hui) 更嚴(yan) 重。科室往往也不會(hui) 同意年輕醫生既在臨(lin) 床上,又在搞科研,以避免造成嚴(yan) 重的臨(lin) 床失職。

要求年輕醫生在臨(lin) 床和科研上做到兩(liang) 全其美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學的做法。

年輕醫生人微言輕,這類“醫生忙於(yu) 論文,臨(lin) 床敗給科研”的現象也不是由於(yu) 年輕醫生急功近利所導致的,而是被現如今的評價(jia) 製度卡脖子的無奈選擇。

要想改變這種“醫生不去臨(lin) 床”的荒誕現象,還是要從(cong) 評價(jia) 製度上出發,為(wei) 年輕醫生設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jia) 體(ti) 係,讓他們(men) 能專(zhuan) 注於(yu) 臨(lin) 床技術的錘煉,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論文決(jue) 定醫術”的不合理。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多校官宣!研究生學製延長!

下一篇

2023年十大最難學A-Level科目新鮮出爐!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