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證研究中,研究者要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然後報告並解釋數據。而這些數據如何而來?需要掌握專(zhuan) 業(ye) 且科學的數據收集方法。數據收集方法指的是研究者如何獲得能用於(yu) 解答其研究問題的經驗數據。
在美國學者拉裏·克裏斯滕森、和伯克·約翰遜等合著的《研究方法、設計與(yu) 分析》中,就總結了六種主要的數據收集方法,並且這些方法都包含了更多具體(ti) 的數據收集技術。我們(men) 將圍繞這六種方法做出介紹。
一、測試法
測驗是常用的數據收集工具或程序,其目的是為(wei) 了測量人格、能力、成就和業(ye) 績等。許多測驗都是標準化的,會(hui) 同時附上信度、效度和用於(yu) 比較的常模等信息。為(wei) 了考察研究中某些特定變量,實驗研究這經常需要編製測驗。關(guan) 於(yu) 測驗法有其優(you) 點和缺點所在,例如下文表格中的內(nei) 容匯總。
表1 測驗法的優(you) 點和缺點
測驗法的優(you) 點(尤其是標準化測驗) |
測驗法的缺點 |
能夠對人的多種特征進行測量 | 如果需要為每位參與者購買一份測驗,則成本會很高 |
通常是標準化的(即所有參與者都接受同樣的刺激) | 可能會出現社會讚許等負麵的參與者效應 |
能夠對不同研究群體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 | 測驗可能不適合某些地方或某些特殊的群體 |
強有力的心理測量學屬性(高信度和高效度) | 不能詢問開放性問題和進行探索性討論 |
可得到參照組的數據 | 測驗有時會對某些群體有偏見 |
許多測驗可在團隊中施測,可節省時間 | 參與者選擇性地對測驗中的某些選項不予回答 |
可提供確鑿的定量數據 | 一些測驗缺乏心理測量學數據 |
測驗通常是已經設計好的 | |
有大量的測驗可供選擇 | |
團對測驗的回收率很高 | |
方便進行數據分析,因為數據本身就是定量的 |
二、問卷法
數據收集的第二種方法就是問卷法。問卷是一個(ge) 自我報告的數據收集工具,由研究參與(yu) 者自己填寫(xie) 問卷上的內(nei) 容。問卷可測量參與(yu) 者的觀點和感知,並提供自我報告的人口統計學信息。
它們(men) 通常是紙筆工具(即參與(yu) 者要進行填寫(xie) ),但是越來越多的問卷被放到了網上,需要參與(yu) 者上網“填寫(xie) ”。問卷項目分為(wei) 封閉式項目(填寫(xie) 問卷者必須從(cong) 研究者所給的備選答案中選擇答案)和開放式項目(填寫(xie) 問卷需要用自己的語言組織答案)。下表則是問卷法的優(you) 點與(yu) 缺點。
表2 問卷法的優(you) 點和缺點
問卷法的優(you) 點 |
問卷法的缺點 |
在態度測量和引導參與(yu) 者表達出新內(nei) 容方麵非常有用 |
篇幅通常不能太長 |
費用低廉 |
可能出現負麵效應(如參與(yu) 者可能會(hui) 想辦法隻表現出被社會(hui) 讚許的那一麵) |
能夠提供關(guan) 於(yu) 參與(yu) 者主觀視角和思考方式的信息 |
參與(yu) 者對測驗中的某些選項不做答 |
能使用隨機樣本 |
人們(men) 在填寫(xie) 問卷時,也需沒能回想起重要信息,或者缺乏自我意識 |
團體(ti) 施測的問卷能快速回收 |
郵件或電子郵件形式的問卷回收率可能較低 |
如果經過仔細控製,能保證很高的匿名性 |
開放式項目可能會(hui) 反映參與(yu) 者語言能力的差異,從(cong) 而幹擾了研究者感興(xing) 趣的問題 |
經合理設計和檢驗過的問卷具有較高的測量效度 |
開放式項目的數據分析會(hui) 非常費時 |
封閉式項目可以為(wei) 研究者提供需要的確切信息 |
測量需要效度 |
開放式項目可以提供用參與(yu) 者自己的語言描述的詳細信息 |
|
封閉式項目便於(yu) 進行數據分析 |
|
對探索性研究和假設檢驗研究很有用 |
三、訪談法
數據收集的第三種方法是訪談法。訪談是一種情境,訪談者會(hui) 向被訪談者提出一係列的問題讓其回答。訪談可以麵對麵進行,也可以通過電話進行。訪談還可能以電子化的方式進行,比如在網絡上。這些訪談可能是不同步的(互動發生在一段時間裏),也可能是同步的(互動是實時發生的)。下表將對訪談法的有確定做出介紹。
表3 訪談法的優(you) 點和缺點
訪談法的優(you) 點 |
訪談法的缺點 |
遊離於測量態度和其他絕大多數感興趣的內容 | 個人訪談的費用通常比較高,也比較費時 |
允許訪談者進一步探討和臨時提出增補問題 | 負麵效應(如訪談對象也許會盡力指標線被社會讚許的一麵) |
能夠提供深度信息 | 可能會出現調查者效應(如缺乏訓練的訪談者可能因個人偏差何為糟糕的訪談技巧,從而扭曲了訪談數據) |
能夠提供有關參與者主觀視角和思考方式的信息 | 被訪談者也許沒能回想起重要的信息,或缺乏自我意識 |
封閉式的訪談會提供研究者需要的確切信息 | 訪談的匿名性比較低 |
電話和電子郵件形式的訪談通常都能很快得到回應 | 開放式項目的數據分析會非常費時 |
經合理設計和檢驗過的訪談提綱具有較高的測量效度 | 測量需要效度 |
能使用隨機樣本 | |
通常能獲得比較高的回報率 | |
在探索性研究和假設研究中很實用 |
四、小組討論法
數據收集的第四種方法設計小組討論的運用。小組討論是指這樣一種情境,小組主持人讓一小波同類的人(6-12人)在規定時間內(nei) 對研究主題或題目進行後集中討論。小組討論通常會(hui) 持續1-3個(ge) 小時,整個(ge) 過程用錄音或錄像記錄。小組討論不能被視為(wei) 一次群體(ti) 訪談,因為(wei) 其重點在於(yu) 小組內(nei) 部的互動,在於(yu) 參與(yu) 者一起對研究主題的深度討論。
小組討論特別適合探討觀念時使用,以及在想要獲得有關(guan) 人們(men) 對研究主題是如何思考的深度信息時使用。下表將列出小組討論作為(wei) 一種數據收集方法的優(you) 缺點。表4 小組討論法的優(you) 點和缺點
小組討論法的優(you) 點 |
小組討論法的缺點 |
在進行觀點和概念探討時很實用 | 優勢所需分費用比較高 |
能夠洞察參與者的思維 | 找到一個有良好主持能力和氛圍營造技巧的主持人可能比較難 |
能夠獲得深度信息 | 如果參與者覺察到自己正在被觀察或研究,可能會出現負麵效應和調查者效應 |
能夠調查參與者是如何互動的 | 可能會被一個或兩個參與者所主導 |
允許問題探討 | 如果使用的是少量 的不具代表性的參與者樣本,則很難得到普遍性結果 |
絕大多數問題可被抽離出來 | 可能包含大量額外的或不需要的信息 |
允許快速回應 | 測量效度可能較低 |
通常不能單獨作為一項研究的數據收集方法 | |
因為數據是開放性的,所以數據分析會很費時間 |
五、觀察法
數據收集的第五種方法則是觀察法,即研究者觀察人們(men) 在做什麽(me) 。在很多情況下,收集觀察數據很重要,因為(wei) 人說的與(yu) 做的並不總是一致。研究者可以在真實的或結構化的環境中觀察參與(yu) 者。前者稱為(wei) 自然觀察,因為(wei) 它是在現實生活環境中發生的。後者稱為(wei) 實驗室觀察,因為(wei) 它發生在實驗室或其他由研究者布置的控製環境中。
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將流程標準化,並收集定量數據。具體(ti) 來講,研究者會(hui) 對觀察對象、觀察內(nei) 容、觀察時間和地點以及如何進行觀察進行標準化。在定量觀察中經常會(hui) 用到標準化的工具(如核查清單)。有時也會(hui) 用到抽樣程序,這樣研究者就不必進行不間斷觀察了。在定性研究中,觀察程序通常是探索性的和開放式的,研究者會(hui) 進行大量的現場記錄。下表列出了觀察法作為(wei) 數據收集法的優(you) 點和缺點。
表5 觀察法的優(you) 點和缺點
觀察法的優(you) 點 |
觀察法的缺點 |
研究者能夠直接看到人們在做什麽,而不是他們說自己在做什麽 | 觀察到的行為的原因可能不太明確 |
提供一手經驗,尤其當觀察者參與到活動中時 | 當人們知道自己正在被觀察時,負麵效應可能出現(如被觀察的人可能會表現得不太正常) |
能夠對行為進行相對客觀的測量 | 調查者效應(如個人偏差和觀察者的選擇性感知) |
觀察者可以確定什麽事沒有發生的 | 觀察者可能會入鄉隨俗(即對被研究群體的過度認同) |
觀察者也許能發現那些身處其中的人沒有意識到的事情 | 被觀察的人或環境的取樣可能會受到限製 |
這是一種可發現環境中正在發生什麽的絕佳方法 | 不能觀察大量或分散的人群 |
有助於理解環境因素的重要性 | 有些環境和感興趣的內容不能被觀察到 |
可以對不善言談的參與者使用該法 | 收集到無關資料的比例可能比較高 |
也許可以提供有關那些人們不願談及的信息 | 比問卷調查和測驗所需的費用更高 |
觀察者也許能夠克服身處其中的人們的選擇性感知帶來的問題 | 數據分析會很費時間 |
提供適度的現實性(當觀察在實驗室以外的地方進行時) | |
有利於描述 |
六、已有或二手數據
數據收集的第六種方法是收集已有或二手數據,這指的是研究者收集或獲得那些先前留下的、或原本用於(yu) 其他目的的數據。最常用的已有數據包括文檔、物理數據和檔案研究數。個(ge) 人文檔是出於(yu) 私人原因而書(shu) 寫(xie) 或記錄的文檔,比如信件、日記和家庭照片。官方文檔是指由公共或私人組織書(shu) 寫(xie) 或記錄的文檔,比如報紙、年度報告、年鑒和會(hui) 議記錄。
物理數據是任何有人類製作或遺留的,也許能夠為(wei) 研究者感興(xing) 趣的現象提供相關(guan) 信息的材料,比如某人的垃圾、磨損的博物館瓷磚、損壞的圖書(shu) 館書(shu) 籍、衣物上的汙漬和DNA。檔案研究數據是指由其他研究者為(wei) 了其他研究目的所收集的二手研究數據。當數據被保存並存檔之後,使得別的研究者在後來也能使用這些數據。下表則是已有活二手數據的優(you) 點和缺點。
表6 已有數據的優(you) 點和缺點
文檔和物理數據的優(you) 點 |
文檔和物理數據的缺點 |
可以洞察人們的想法和做法 | 可能會不完整 |
不引人注目,很少出現負麵效應和調查者效應 | 可能隻代表一種視角 |
可按照時間周期收集過去產生的數據 | 因權限問題,某些內容可能無法獲得 |
提供關於人類、群體和組織的有用背景和曆史數據 | 依靠物理數據可能無法洞察到參與者的思想 |
對確認事實很有用 | 獲得的結果可能無法應用到更普遍的群體中 |
貼近當地環境 | |
對問題探索很有用 | |
檔案研究數據的優(you) 點 |
檔案研究數據的缺點 |
大多主題都可以查找到檔案研究數據 | 可能無法獲得你所關注的群體數據 |
費用成本低廉 | 可能無法獲得你所關注的研究問題數據 |
通常是可靠且有效的 | 數據可能是過時的 |
能夠研究趨勢 | 開放性數據或定性數據通常不可獲得 |
通常有高質量或大量的隨機樣本作為基礎 | 數據中所隱藏的絕大多數重要發現已經被挖掘出來了 |
便於數據分析 |
上文對實證研究中六種數據收集方法進行了基礎介紹,在進行相關(guan) 研究時,可以以此作為(wei) 入門級閱讀內(nei) 容,選擇適合自己研究內(nei) 容的數據收集方法。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