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期,澳大利亞(ya) 各地高校陸續敞開大門,迎接包括眾(zhong) 多中國學子在內(nei) 的國際學生。踏上異國求學之路,安全無疑是堅實的基石。而近日中國駐澳大利亞(ya) 大使館及悉尼、墨爾本、珀斯、布裏斯班等總領館頻頻發出警示:針對留學生的各類詐騙活動持續高發,手段層出不窮,威脅著學子們(men) 的財產(chan) 安全乃至人身安全與(yu) 心理健康。
平安留學,絕非一句空談的口號。它意味著在專(zhuan) 注學業(ye) 、體(ti) 驗多元文化的同時,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防範意識。詐騙分子往往利用留學生初來乍到、環境陌生、社會(hui) 經驗相對不足、思鄉(xiang) 心切或尋求兼職改善經濟狀況等心理特點,精心編織陷阱。
這些騙局不僅(jin) 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更可能帶來個(ge) 人信息泄露、卷入非法活動、甚至因心理壓力影響學業(ye) 等連鎖反應。對此看,學生要提主動學習(xi) 識別詐騙套路,掌握必要的防範技能——這是保護自己、讓遠方的家人安心、讓留學之旅行穩致遠的關(guan) 鍵一步。
PART.1
識破陷阱!十一種高發詐騙類型
詐騙分子手段狡猾,花樣翻新,但萬(wan) 變不離其宗——利用人性弱點攫取非法利益。留學生群體(ti) 需特別警惕以下十一種常見騙局↓
一、冒充使領館名義(yi) 詐騙:騙子通過技術手段偽(wei) 造使領館官方電話號碼或郵箱地址,致電或發郵件聲稱當事人“有重要文件需領取”,或“涉嫌卷入重大刑事案件”、“簽證/護照有問題”,語氣嚴(yan) 厲,製造恐慌,最終目的是套取個(ge) 人信息或直接要求轉賬支付“手續費”、“擔保金”以“解決(jue) 問題”。
二、假冒國內(nei) 公檢法機關(guan) 詐騙:騙子冒充國內(nei) 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工作人員,出示偽(wei) 造的“逮捕令”、“通緝令”、“保密文件”。聲稱當事人或其國內(nei) 親(qin) 屬涉嫌“洗錢”、“走私”、“金融詐騙”等重罪,要求當事人“配合調查”,繳納巨額“保證金”、“罰款”至所謂“安全賬戶”,並威脅若不配合將“立即抓捕”或“驅逐出境”。常要求當事人保持“單線聯係”、隔絕外界(尤其禁止聯係家人或使領館)。
三、快遞信息類詐騙:謊稱當事人有“違禁包裹”在海關(guan) 被扣留,或“DHL/UPS等快遞有重要文件未取”。引導當事人轉接至假冒的“警方”或“海關(guan) ”人員,隨後按照“冒充公檢法”的套路實施詐騙,要求支付“罰款”或“保證金”以“澄清嫌疑”。
四、高薪兼職騙局:利用留學生勤工儉(jian) 學需求。在社交媒體(ti) 、微信群、本地論壇發布“輕鬆高薪”、“在家即可”、“無經驗要求”的兼職信息。誘騙學生支付“入職押金”、“培訓費”、“材料費”,或要求提供護照、銀行卡信息用於(yu) “工資發放”,實則用於(yu) 非法洗錢或直接盜取資金。部分騙局,最終演變為(wei) 要求受害者協助進行非法轉賬。
五、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打造“成功人士”、“投資專(zhuan) 家”人設,通過社交軟件接近留學生。宣稱掌握“股票內(nei) 幕”、“外匯漏洞”、“虛擬貨幣暴富機會(hui) ”,展示虛假的高額盈利截圖,誘導學生在其控製的虛假投資平台或APP進行小額投資並讓其初期嚐到甜頭。待受害者信任加深、投入巨資後,平台無法提現或直接關(guan) 閉,騙子消失無蹤。
六、刷單返利類詐騙:以“足不出戶、日賺千金”為(wei) 誘餌。前期讓受害者完成小額刷單任務,並快速返還本金和傭(yong) 金騙取信任。隨後以“連環單”、“大額單”、“係統卡單”等為(wei) 由,要求受害者連續投入大筆資金進行“任務激活”或“數據修複”,並承諾完成後一並返還高額傭(yong) 金。受害者投入越來越多後,騙子便拉黑消失。
七、購物服務類詐騙:在社交媒體(ti) 、二手交易平台、小眾(zhong) 網站發布遠低於(yu) 市場價(jia) 的商品或“海外代購”、“零元購”信息。誘導買(mai) 家繞過平台擔保,私下通過銀行轉賬、PayID或購買(mai) 禮品卡支付。收款後,騙子或以需額外支付“關(guan) 稅”、“定金”、“保證金”、“手續費”才能發貨為(wei) 由繼續索要錢財,或直接失聯。
八、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詐騙:冒充Amazon、eBay、淘寶轉運公司,或AusPost等快遞客服。聲稱受害者購買(mai) 的商品“丟(diu) 失”、“損壞”或“存在質量問題”,主動提出“退款”或“多倍賠償(chang) ”。引導受害者點擊釣魚鏈接填寫(xie) 銀行卡信息、登錄網銀,或索要短信驗證碼,甚至誘導其通過屏幕共享軟件操作手機/電腦,瞬間轉走賬戶資金。
九、征信類詐騙:冒充銀行或金融平台客服,謊稱檢測到受害者的賬戶存在“異常交易”、“學生貸款違規”、“身份信息被盜用貸款”,將產(chan) 生“不良征信記錄”,影響未來回國就業(ye) 、貸款、購房等。以“幫助注銷賬戶”、“清除不良記錄”、“升級賬戶安全”為(wei) 由,誘導受害者向指定賬戶轉賬或進行網絡貸款並轉走資金。
十、貸款類詐騙:針對有資金需求的留學生,發布“低門檻、無抵押、低息、急速放款”的貸款廣告。受害者上鉤後,騙子以需先支付“手續費”、“驗證金”、“保險費”、“解凍費”或“證明還款能力”等為(wei) 由要求轉賬,或誘導下載帶有木馬的虛假貸款APP,竊取個(ge) 人信息和銀行賬戶。
十一、中獎類詐騙:通過短信、郵件或社交媒體(ti) 通知受害者“中大獎”,但領獎需先支付“手續費”、“公證費”、“所得稅”、“保證金”等。一旦支付,騙子會(hui) 以各種名目繼續索要費用,直至受害者醒悟或無力支付。
PART.2
築牢防線!權威防範技巧與(yu) 安全錦囊
麵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恐慌無益,唯有掌握科學的防範技巧並養(yang) 成良好習(xi) 慣才是根本。以下是結合大量案例,為(wei) 留學生總結出的核心防範要點↓
一、牢記“三不”鐵律,主動核實是關(guan) 鍵——不輕信:對任何聲稱來自使領館、公檢法機關(guan) 、銀行、快遞公司、電商平台的涉及“案件”、“轉賬”、“賬戶異常”、“中獎”、“包裹問題”的來電、短信、郵件保持高度警惕。中澳官方機構絕不會(hui) 通過電話/網絡辦案、索要個(ge) 人信息、要求轉賬匯款或處理包裹/征信/退款問題。
不透露:堅決(jue) 不在電話、短信、不明鏈接頁麵、社交媒體(ti) 對話中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護照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家庭住址、手機驗證碼等核心個(ge) 人信息;不轉賬:絕對不聽從(cong) 任何陌生人的指示進行銀行轉賬、購買(mai) 禮品卡、加密貨幣支付或通過PayID向陌生人付款。
二、加固個(ge) 人信息護城河——謹慎公開信息:在社交媒體(ti) 上避免過度公開個(ge) 人生活細節、住址、行程、財務狀況;警惕鏈接與(yu) 二維碼:對未知來源的短信、郵件、社交媒體(ti) 消息中的鏈接和二維碼保持戒心,絕不隨意點擊或掃描。即使是“熟人”發來的,也需先確認。
三、善用官方資源與(yu) 科技防護——關(guan) 注使領館信息:務必定期瀏覽中國駐澳大利亞(ya) 大使館及所在地總領館的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zhong) 號,及時獲取最新的領事提醒、安全預警和防範詐騙指南;安裝反詐利器:下載並注冊(ce) 中國公安部推出的“國家反詐中心”APP(出境後部分功能受限但仍可開啟來電/短信預警),並關(guan) 注其發布的騙術揭秘,還可利用澳大利亞(ya) 本地手機運營商提供的詐騙電話/短信過濾服務。
留學生專(zhuan) 屬防騙進階建議——建立“安全聯係人”機製:與(yu) 家人約定好緊急情況下的特殊暗語或溝通方式,在澳與(yu) 至少一位可靠朋友互留緊急聯係方式及國內(nei) 家人聯係方式;警惕“同胞”陷阱:詐騙分子可能偽(wei) 裝成熱心學長老師、同鄉(xiang) 、甚至“使館工作人員”,對過於(yu) 熱情的陌生人,尤其是涉及金錢、個(ge) 人信息、換匯等話題時,務必提高警惕,按“三不”原則處理……
結語
留學之路,承載著個(ge) 人的夢想與(yu) 家庭的期望。學生熟知騙術套路,內(nei) 化防範技巧,時刻保持清醒與(yu) 謹慎,是護航平安留學不可或缺的鎧甲。
多一分警惕,少一分風險;多一份知識,多一份安全。讓我們(men) 共同努力,擦亮雙眼,築牢心防,讓詐騙分子無機可乘,確保在澳大利亞(ya) 的求學之旅安全、順利、學有所成!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